路透:菲律賓施展透明外交 限制中國將南海衝突升級

據路透社訪問20名菲律賓和中國官員、區域外交官及分析家說法,菲律賓對與中國在南海的紛爭上改變政策,藉對外公開中國行徑及深化與美國軍事結盟,限制了北京讓事態升級的能力。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去年2月在境內新增4座可供美軍使用的軍事基地,讓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任內變差的菲美防禦關係再度活絡。但數天後一艘中國海警船便在南沙群島仁愛暗沙(Second Thomas Shoal)附近以軍事級雷射光照射一艘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並導致其組員暫時失明。

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發言人馬拉雅(Jonathan Malaya)對路透社首度披露,事發後在菲律賓總統戰情室召開的會議上,菲國高階軍事和情報領袖觀看海岸防衛隊展示的事件相關照片。此時擔任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暨南海特別工作小組主席的退役將軍安約(Eduardo Ano)必須定奪,是否要冒激怒北京的風險將這些照片對外公開,或是要克制不讓與中國的關係惡化。

根據與會的馬拉雅說法,安約在會中告訴其他官員:「大眾有必要知道。把這些照片公開。」

報導指出,這場會議標誌一個關鍵時刻,其後馬尼拉開始反守為攻進行宣傳戰,凸顯在南海的領土爭執正在加劇,中國船隻猛烈衝撞、發射水砲及隨之而來的外交抗議已使得緊張局勢升溫。

馬拉雅表示:「這是一個轉捩點及透明政策的誕生。目標是最終讓北京的名聲、形象和地位付出嚴重代價。」

他透露,小馬可仕指示官員將菲律賓與中國的爭執「非軍事化及國際化」,官員也藉由出動海岸防衛隊及出任務時例行性讓外國記者隨行,來達成要求。馬拉雅說:「這已成為促進國際間對菲律賓加強支持的一項重要元素,因為外國政府也是我們的傳播受眾。」

此外,小馬可仕在外交上採取攻勢,並獲得加拿大、德國、印度和日本等國發言支持菲律賓的立場。

美國國務院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馬尼拉主動採取的透明化行動,成功喚起外界更加注意到中國「對國際法的漠視」,以及其危及菲律賓勤務人員的行為。

菲律賓採取的做法還包含一個重大部分,就是持續鞏固與美國的結盟。兩國在去年5月表明,「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也涵蓋海岸防衛隊。小馬可仕今年4月更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破天荒的美日菲三方峰會。

一名參與今年4月美中對話的美國官員透露,中國官員私下抱怨菲律賓的種種外交突破,並說這讓北京「感受到壓力」。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