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漫畫60週年 小夫子:已成不同世代集體記憶

風靡台港星馬半個多世紀的漫畫老夫子,在新加坡舉辦60週年特展。老夫子漫畫作者王家禧之子告訴中央社,老夫子呈現不同時代的社會背景,隨著華人在世界各地走動,已成不同世代的集體記憶。

1960年代初期,王家禧以長子王澤為筆名、創作老夫子漫畫,1995年後交棒給長子,王澤(又稱小夫子)持續畫老夫子漫畫。王家禧2017年初過世。

老夫子60週年「心星相印」特展在新加坡天猛公藝術基金會舉行,老夫子漫畫作者長子王澤出席,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蔡瑞隆,以及許多文化界學者專家到場致意。特展從7月21日展到27日。

活動現場除了擺設由王家禧所繪的老夫子畫稿,也擺設王澤以鮮豔色彩將家喻戶曉形象延伸至當代藝術領域的畫作,吸引到訪人士駐足觀賞。藝術家陳俊達(Jackson Tan)表示,參與老夫子策展活動感到榮幸,老夫子是跨越時代、國界的記憶,不同世代都有不一樣的老夫子,更是串起華人話題的橋梁。

70幾歲的王澤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1964年老夫子漫畫單行本發行,至今60週年,確實是個重要里程碑,老夫子漫畫活躍於華人世界超過半世紀,作者由老王澤變小王澤。

「每個時代有不同的變化,也牽動著老夫子的故事內容」,王澤笑說,一般來說,世界上許多漫畫都被賦予特定角色,例如漫畫人物丁丁是記者、富有冒險精神,老夫子雖像無業遊民,卻呈現出不同的人性面貌。

這本漫畫所刻劃的故事貫穿於3名人物:「老夫子」、「秦先生」和「大番薯」,在20世紀中期風靡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不少理髮店會準備好「老夫子」讓排隊的顧客閱讀。

王澤舉例,1960年代,老夫子故事著重生活瑣事,包含找工作、找女朋友、吃美食等都是這角色的畫中任務,到了1970、1980年代,隨著香港、台灣的經濟發展,社會氛圍開始「有理想」,老夫子的角色也增添不少個人想法。

王澤說,隨著華人在世界走動,不論是到美洲、歐洲,逐漸將對老夫子的記憶傳播出去,讓原本屬於地方性的漫畫走向世界,成為不同世代的集體記憶。「曾有在英國和美國生活的華裔人士告訴我,他們不會說中文,但從小到大都很熟悉老夫子。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