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中國開倒車箝制思想自由 技術崛起是假象

中國疫後經濟復甦陷入困境,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指出,中國過去40年內與跨國企業合作學習技術,卻幾乎沒有中國固有的技術能力。他直指中國箝制思想自由是「開倒車」,「中國獨有的技術能力這一概念本身就是假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出生於中國北京,是分析中國情勢的知名經濟學者。他近期在南韓出版「中國必敗」一書,指出中國政府從古至今習慣在「獨裁下創造穩定」,但因為人民思想受到限制,技術發展受阻,成為經濟成長的絆腳石。

黃亞生接受南韓「朝鮮日報」專訪表示,中國「技術崛起」是假象。正在生產5奈米晶片的中芯國際使用的是荷蘭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的舊型設備,新崛起的電動車廠比亞迪則照搬特斯拉(Tesla)軟體,「中國在過去40年內與跨國企業合作學習技術,卻幾乎沒有中國固有的技術能力」。

他分析,中國政府只會為新發明的尖端技術投入大量資金,卻不像美國政府支持基礎科學。「(中國)政府可以為了製造3奈米晶片而投入大量的資金開發新的半導體。但中國能開發出1奈米半導體嗎?」

黃亞生認為,中國正進入最不確定且最危險的時期。在經濟成長放緩、政府財政陷入赤字狀況下,仍相信「政府主導成長」,祭出降息、鬆綁房地產貸款、提前投入下年度預算等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反而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導致經濟崩盤。

黃亞生以1997年金融危機為例,指出當時南韓政府將金融與政治分離,從根本改變制度,因此發展出私人金融及各式各樣的企業公司,奠定競爭力基礎,「中國也應該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結構」。

他表示,過去中國政治雖不能容忍批評政治體制,但大致上還是允許自由討論,尤其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相當有助創新,技術得以發展、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大幅成長,但近期的中國卻在開倒車,「討論消失了」。

黃亞生說,不一定只有民主才是正解,但即使是威權體制,也需要更多思想自由與民主領導力來促進成長。

對於美國總統選舉結果,黃亞生分析,代表共和黨的前總統川普將中國視為「絕對的敵手」,若他勝出,不會像現任總統拜登或副總統賀錦麗一般避免刺激中國,而更傾向讓中國受傷。

若想解決與美國的矛盾,黃亞生認為,中國應先主動減少對台灣的敵意,且不要支持俄羅斯。與其偏袒北韓、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日本、南韓改善關係,在經濟上對中國有利得多。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