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印度教徒歡慶豐收節 陶罐熬甜粥意寓豐收富足
清晨,陽光灑落馬里安曼興都廟外,印度教信徒熱情歡慶豐收節。他們架起甘蔗,用五顏六色陶罐熬煮甜粥,當香氣四溢的甜粥隨劈啪作響柴火緩緩溢出,象徵豐收富足的崇敬之心也溢於言表。
馬來西亞擁有逾3500座印度廟宇,印度裔雖占總人口6.6%(約200萬人),但宗教與生活密切融合,充滿濃厚的文化意義。「豐收節」(Pongal/ Ponggal)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個節慶在印度曆10月(泰月Thai),豐收節也稱作Thai Pongal,大約在陽曆1月中旬,今年豐收節正值1月14日。
位於莎阿南市(Shah Alam)哥打哥文寧(Kota Kemuning)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舉行專門祭祀(Pooja)活動,共同慶祝傳統節日。
清晨5時,天色矇矓,記者走訪馬里安曼興都廟,廟宇在引領祈禱的樂器吹奏聲中進行火祭(Homam)與沐浴(Abishegam)儀式,祈求神明庇佑,感謝太陽神賜予的光和熱。虔誠的教徒們在天亮之際魚貫進入廟宇,參與日常祭祀(Nitya Pooja)儀式,他們透過供奉神像、祈禱、獻花果食物等供品與奉火(Arti),表達對神明敬意和感恩,並祈求保護與祝福。
廟方人員緊接著在廟外已架起甘蔗的下方,用牛奶和包含蔗糖的粗糖與新收成的米等倒入陶罐熬煮甜粥,當柴火劈啪作響,神職人員相繼加入牛奶攪動,當甜粥隨著沸騰熱氣緩緩溢出罐口,圍觀信徒們也感謝太陽神賜予大地養育萬物的恩典。
印度社群文史工作者、雪蘭莪與吉隆坡歷史與文化資產協會主席陳亞才(Tang Ah Chai)向中央社表示,豐收節更貼地的說是印度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坦米爾人(Tamils)的節慶,大馬有80%的印度裔是坦米爾人,這個節慶的慶祝活動在大馬非常普遍。
他指出,Pongal在坦米爾語中是「煮」的意思,豐收節期間,坦米爾人會在寺廟或家門外架起甘蔗,並用塗上五顏六色的陶罐煮粥,通常會煮到溢出來,象徵物資豐盛。除了甜粥外,還會準備其他傳統美食。
他說,豐收節的慶祝活動為期4天,第1天是Bhogi Pongal,感謝雷電之神英德拉(Indra)及其他神明,尤其是對大自然的感恩;第2天是Surya Pongal,獻給太陽神的活動;第3天是Maatu Pongal,感謝和祭祀牛的活動,牛是傳統農業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第4天是Kaanum Pongal,進行家庭社交聚會,家中姐妹為兄弟祈福。
女信徒薩貢(Sagun)表示,數千年來,人們透過種植農作物以獲得食物,而太陽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印度人不僅會在豐收節期間向太陽神祈禱,祈求生活和收成能夠像植物一樣茁壯生長,繁榮富足,也希望全世界每個人都能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正是豐收節的深層意義。
她說,多數印度家庭會準備磚塊、木柴等所有物品,並點燃火堆,把牛奶倒入鍋中熬煮甜粥,當甜粥煮沸並不斷從鍋邊溢出時,家人們會高喊Pongallo、Pongallo、Pongallo、Pongallo,以此象徵生活充滿希望與繁榮。
對於如何在馬來西亞傳承豐收節文化,女信徒布斯帕(Puspa)指出,她會準備各種水果和甜點等祭品,放在家中的神龕(pooja room),並與家中子女一同參與祭祀。
布斯帕表示,文化的傳承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印度家庭會在家門前放置香蕉葉或芒果葉,這象徵著提供氧氣,每次進出家門時,都能吸入新鮮的氧氣,這些都能讓下一代隨藉父母的身教耳濡目染,傳承印度文化。
馬來西亞擁有逾3500座印度廟宇,印度裔雖占總人口6.6%(約200萬人),但宗教與生活密切融合,充滿濃厚的文化意義。「豐收節」(Pongal/ Ponggal)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個節慶在印度曆10月(泰月Thai),豐收節也稱作Thai Pongal,大約在陽曆1月中旬,今年豐收節正值1月14日。
位於莎阿南市(Shah Alam)哥打哥文寧(Kota Kemuning)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舉行專門祭祀(Pooja)活動,共同慶祝傳統節日。
清晨5時,天色矇矓,記者走訪馬里安曼興都廟,廟宇在引領祈禱的樂器吹奏聲中進行火祭(Homam)與沐浴(Abishegam)儀式,祈求神明庇佑,感謝太陽神賜予的光和熱。虔誠的教徒們在天亮之際魚貫進入廟宇,參與日常祭祀(Nitya Pooja)儀式,他們透過供奉神像、祈禱、獻花果食物等供品與奉火(Arti),表達對神明敬意和感恩,並祈求保護與祝福。
廟方人員緊接著在廟外已架起甘蔗的下方,用牛奶和包含蔗糖的粗糖與新收成的米等倒入陶罐熬煮甜粥,當柴火劈啪作響,神職人員相繼加入牛奶攪動,當甜粥隨著沸騰熱氣緩緩溢出罐口,圍觀信徒們也感謝太陽神賜予大地養育萬物的恩典。
印度社群文史工作者、雪蘭莪與吉隆坡歷史與文化資產協會主席陳亞才(Tang Ah Chai)向中央社表示,豐收節更貼地的說是印度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坦米爾人(Tamils)的節慶,大馬有80%的印度裔是坦米爾人,這個節慶的慶祝活動在大馬非常普遍。
他指出,Pongal在坦米爾語中是「煮」的意思,豐收節期間,坦米爾人會在寺廟或家門外架起甘蔗,並用塗上五顏六色的陶罐煮粥,通常會煮到溢出來,象徵物資豐盛。除了甜粥外,還會準備其他傳統美食。
他說,豐收節的慶祝活動為期4天,第1天是Bhogi Pongal,感謝雷電之神英德拉(Indra)及其他神明,尤其是對大自然的感恩;第2天是Surya Pongal,獻給太陽神的活動;第3天是Maatu Pongal,感謝和祭祀牛的活動,牛是傳統農業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第4天是Kaanum Pongal,進行家庭社交聚會,家中姐妹為兄弟祈福。
女信徒薩貢(Sagun)表示,數千年來,人們透過種植農作物以獲得食物,而太陽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印度人不僅會在豐收節期間向太陽神祈禱,祈求生活和收成能夠像植物一樣茁壯生長,繁榮富足,也希望全世界每個人都能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正是豐收節的深層意義。
她說,多數印度家庭會準備磚塊、木柴等所有物品,並點燃火堆,把牛奶倒入鍋中熬煮甜粥,當甜粥煮沸並不斷從鍋邊溢出時,家人們會高喊Pongallo、Pongallo、Pongallo、Pongallo,以此象徵生活充滿希望與繁榮。
對於如何在馬來西亞傳承豐收節文化,女信徒布斯帕(Puspa)指出,她會準備各種水果和甜點等祭品,放在家中的神龕(pooja room),並與家中子女一同參與祭祀。
布斯帕表示,文化的傳承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印度家庭會在家門前放置香蕉葉或芒果葉,這象徵著提供氧氣,每次進出家門時,都能吸入新鮮的氧氣,這些都能讓下一代隨藉父母的身教耳濡目染,傳承印度文化。
- 記者: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16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