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汶聯合開採石油 專家:布局能源與台海戰爭

中國與汶萊近期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合作進行石油探勘、擴大經貿合作並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專家指出,北京此舉是著眼台海戰爭及能源布局多元化,可能讓東協更難團結反制中國在南海的行動。

美國之音12日報導,美國、日本和法國軍隊10日在菲律賓海空域舉行「太平洋斯特勒2025」(Exercise Pacific Steller 2025)聯合演習的前夕,汶萊蘇丹哈山納包奇亞(Hassanal Bolkiah)5至7日對中國進行國是訪問,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談,會後還一同簽署包括司法、經貿、媒體等多項領域的合作文件。

聯合聲明中表示,「雙方同意在共同商定區域開展資源開發合作,並確保不損害各自國家在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基礎上的法律立場」,以及根據商業原則,在海上油氣資源領域開展合作。此外,雙方並重申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並依國際法,達成有效、實質的「南海行為準則」。

報導引述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宗鼎分析,中國此舉有多重戰略考量。一方面是在美日法軍演之際,展示其在南海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是透過與南海周邊國家發展雙邊合作來牽制台灣,為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預作準備。

黃宗鼎指出,「台灣天然氣進口的國家超過5成以上就是環繞在汶萊,所以說,中國確保與汶萊平時的經貿關係的同時,事實上也有針對截斷台灣在戰時天然氣運用的意圖」。此外,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之後將陸續推動本土能源生產的新政,也讓中國有了警覺。

報導指出,儘管汶萊與中國在南海的部分海域也存在主權聲索重疊的問題,但在中國對菲律賓等其他東南亞國家採取咄咄逼人的擴張行徑時,汶萊經常保持沈默。

報導引述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Oh Ei Sun)指出,中國在與菲律賓等國在南海的衝突更加頻繁之際,與汶萊合作也許是刻意在展現威勢與其影響力。而這項舉措,很可能讓這些國家在未來更難團結反制北京的專斷行徑。

胡逸山還表示,即便數個東南亞國家均在南海部分海域伸張主權,但實際上他們也希望在這片海域開採油氣,而這些國家的能源探勘技術較為不足。若中國與汶萊的油氣合作取得成功,東南亞國家為了探勘能源,未來可能也會願意暫時擱置主權爭議,進而效仿「中汶模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