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來儀:川普若訪中 不應期待達成重大交易

美國總統川普希望上任百日內訪問中國。華府智庫學者葛來儀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美中戰略競爭關係將持續數十年,川普第2任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會晤,是維繫更合理的美中關係,讓美國更安全、強大與繁榮的機會,但不應期待達成重大交易。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紐時(New York Times)發表專文指出,媒體報導川普(Donald Trump)有意在上任百日內訪中,白宮至今未公布相關細節,但可能已在規劃行程。

習近平不太可能設定峰會日期,除非他有信心會晤將有正面成果,但近期關稅戰可能讓兩國元首會面出現變數。

美國民眾應歡迎川普與最主要對手進行會談,但民眾不應期待,談判者也不應追求,雙方在大量不相關的經濟與國安議題上達成重大交易。川普和美方人員應就攸關美國利益的各項目標,試圖談出進展。

葛來儀認為,川習會無論結果如何,都無法與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中相提並論。當前形勢迥異於1970年代初期,美國民眾在虛張聲勢的排場之外,應重視川普可以達到的目標。

習近平高度希望美方不再對中國產品施加更多關稅,不撤銷對中國的永久正常經貿關係地位,鬆綁中國取得美國先進技術的管道。北京的策略是同時使用胡蘿蔔與棍子,取得更多時間,抵擋美國的多方壓力。

她預期,中方可能願意增加對美採購天然氣與農產品,在美進行創造工作機會的投資,接收遣返非法入境美國的中國移民,提高打擊製造芬太尼的化學物質流入美國,及對烏克蘭和平提供協助。

川普可要求中方停止支持導致烏戰升溫,及長期威脅歐洲與跨大西洋地區安全的俄羅斯國防工業;如果習近平拒絕,川普應對協助莫斯科取得無人機、衛星與其他重要科技的中企、銀行進行制裁,歐洲國家也應跟進。

此外,川普應說服習近平支持兩國走向更公平的貿易關係,美方在會晤前須檢視川普首任期間各項協議,希望中方完全實踐購買美國能源與農產品的承諾。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說歡迎中國來美投資可創造工作機會的電池與電動車廠,他須堅持中方必須技術分享,就如同北京要求外商來中國投資必須合資經營與技術移轉,讓美國趕上競爭對手。

川普也應透過會面施壓,要求中國核武發展計畫更透明,並敦促北京定期說明核武、網路與太空等議題,降低發生核戰的風險。

美方也須在會晤中做出妥協,葛來儀建議,除了不再施加新關稅,美方也可收回近年來較少或無關國安項目的對中部分高關稅,並繼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中方也需有相對回應。川普也應給習近平面子,邀請他訪問華府。

最後,川習會無須觸及,限制可提高解放軍力的美國科技移轉中國的議題。川普也不該同意限制對台軍售或支持北京統一台灣的目標。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