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陳冠廷獲選「未來人物計畫」訪法 聚焦台海穩定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獲選2025年法國外交部「未來人物計畫」,法國外交部邀請他赴法參訪政府及民間單位,透過不同議題進行交流。陳冠廷告訴中央社,對話顯示出法國對台海和平的關注,以及推進雙邊合作的高度意願。

陳冠廷獲選2025年法國外交部「未來人物計畫」(PIPA),於12日至19日前往法國進行為期一週的參訪。陳冠廷是今年亞洲獲選的5人之一,台灣上一次有國會議員獲此殊榮是時任立委的現任副總統蕭美琴。

陳冠廷於駐法代表處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法方安排他與外交部、國民議會、參議院、原子能委員會(CGEA)等中央與地方政府單位會面,同時也參訪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航太企業、羅浮宮朗斯(Lens)分館等機構。

「法國外交部讓我們來此更進一步認識法國的獨特之處與思維,對我這樣青年世代的政治人物而言,是很充實的交流」。

他指出,過去台灣外交思考的範疇以美國為主,但法國是印太國家,在印太地區有海外領地,加入法國的角度,能把視野放得更大。

近日法國與菲律賓、日本、美國共同軍演,法國軍艦也多次航行台灣海峽,標示自由航行權,維持國際社會規範。陳冠廷說,「法國透過行動強調以規則為導向的國際秩序,不是軍力說了算,不能讓大國恣意妄為,俄烏戰爭就是一例」。

陳冠廷與法方談及地緣政治的挑戰,對方也對台灣國防預算、自衛決心相當感興趣,希望知道台灣的立場。

他說:「透過賴總統提的特別預算,我也可以和法方表明,台灣有增強自身國安產業的企圖。」

他也與國民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巴緹斯黛(Marie-Noelle Battistel)和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勒莫因(Jean-Baptiste Lemoyne)會面,聚焦法國在印太海域的軍力投射。

他和兩人談及中共曲解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等重要議題。「兩院都告訴我,這是中國單方面說法且理解錯誤,同時強調法國國會自主」。勒莫因告訴他,台灣為全球前30大經濟體,在科技、衛生上貢獻良多,絕對有資格參與國際組織工作。

巴緹斯黛隨後更在社群媒體上張貼與陳冠廷的會面,表示兩人談及「與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有關的安全跟外交議題,以及在文化、經濟等領域上的各種合作方向」。她寫道,「凝聚我們和台灣的連結由來已久且非常珍貴」,表示將致力深耕法國與台灣的關係。

陳冠廷告訴中央社,從行政、外交部門及國會中獲得的反饋,都顯示法國已意識到中國是歐洲「制度性的對手」、不尊重貿易規則與國際秩序、企圖透過孔子學院進行滲透,並用社群媒體推動政治宣傳。

他向法方強調,台灣作為價值供應鏈要角,不會像威權國家一樣「武器化」貿易產品,也不會用不公平的方式競爭,如中國在電動車上的大規模補貼,「這與歐洲方向一致,法方清楚知道,鞏固台灣有助於法國利益」。

陳冠廷說,科技和貿易是「安全戰略」的重要一環。面對地緣政治挑戰,台灣的「商源」越多元越好,無論在軍武或科技來源上,有越多廠商供選擇就越保險,也能提高台灣的韌性。

法國2030願景主軸之一即確保供應鏈,台灣是理想夥伴,因此台法雙方就低軌衛星、航太、海洋探測、半導體等產業討論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陳冠廷也藉機邀請法國企業進駐位於嘉義的亞洲無人機AI園區。

法國外交部「未來人物計畫」創始於1989年,35年來邀請159個國家逾2000名25至45歲的全球青年領袖參與。計畫由法國歐洲暨外交部的戰略分析與政策規劃中心(CAPS)執行,透過量身打造的拜會行程,建立與法國的長期夥伴關係,開創國際合作新契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