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勒岡州火山口發現鋰礦 推估藏量2至4千萬噸「估值1.5兆鎂」

[周刊王CTWANT] 目前有消息指出,位於美國奧勒岡州(Oregon)的麥克德米特火山口(McDermitt Caldera),近期被發現可能蘊藏全美最大鋰礦床。根據地質估算,該區可能蘊含2,000萬到4,000萬公噸鋰,估值達1.5兆美元。如此發現,也讓當地成為美國境內電池生產及能源轉型的重要資源。但當地社區,對於這項潛在開發卻引發強烈爭議。
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反對聲浪主要集中在對野生動物棲地、生態系統與文化遺址的衝擊。包括叉角羚、美洲賢鷹等敏感物種的棲息空間,恐會因大規模採礦而遭破壞,而當地原住民族也指出該地為進行神聖儀式與傳統生活方式的重要場所。塞拉俱樂部奧勒岡分會等環保組織雖支持再生能源的發展,但強調不應以脆弱環境為代價。
負責開發的海泰克礦業公司(HiTech Minerals Inc.)已提出於馬爾黑爾郡(Malheur County)鋪設道路、鑽探數百口探井的計畫,引發居民對環境審查時間倉促的批評。美國土地管理局(BLM)則被質疑未充分開放公眾參與。
馬爾黑爾郡為奧勒岡最貧困地區之一,部分居民將鋰礦開發視為經濟振興的機會。當地經濟發展局局長史密斯(Greg Smith)表示,希望以負責任的方式推動開發並共享其成果。
報導中提到,鋰為現代電池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尤其隨著電動車與儲能市場擴大,鋰的需求急遽上升。支持者主張透過國內開採以降低對外依賴,並減少地緣政治風險。但反對者認為,大規模採礦將涉及化學處理、地下水使用與廢棄物處置等風險,對高地沙漠的影響不容忽視。
而調查報告中也顯示,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的黏土型礦床,其實不同於南美洲常見的鹽水型礦床,開挖過程中可能需採用酸浸等技術,這樣會進一步增加廢水與污染風險。地方社區與非政府組織擔心,鑽探行動將導致地下水位變動,影響賢鷹、拉洪坦割喉鱒(Lahontan cutthroat trout)等物種的生存。
另一方面,投資人認為,鋰價高漲為美國取得電池產業優勢創造機會。部分專家建議可利用先進回收技術與創新電池化學組合,減緩資源開採對環境的壓力。也有人呼籲應尋找鋰的替代材料或更永續的開採方式。
目前奧勒岡與內華達州兩地都進行地質調查與試驗性鑽探,預示未來有可能擴大開採規模。但面對當地居民對參與權與資訊透明的要求,政府與企業如何處理各方利益與生態保育之間的拉鋸,仍是未解難題。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