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域發現「消失168年荷蘭客貨船」 考古團隊曝華人移工血淚史

澳洲海域發現「消失168年荷蘭客貨船」 考古團隊曝華人移工血淚史
荷蘭客貨船「威廉二世國王號」(Koning Willem de Tweede)。(圖/翻攝自《太陽報》)

[周刊王CTWANT] 考古學家近期在澳洲南部海域發現一艘沉沒168年、重達800噸的荷蘭客貨船「威廉二世國王號」(Koning Willem de Tweede),這項重大發現將有助還原維多利亞淘金熱時期的華人移民史。這艘命運多舛的商船於1857年6月在南澳大利亞的石灰岩海岸羅布(Robe)沉沒,當時船上25名船員中有16人不幸罹難。

據英國《太陽報》的報導,經過長達4年的艱苦搜索,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Australian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與寂靜世界基金會(SilentWorld Foundation)聯合宣布了這項突破性發現。博物館聲明指出,這艘船在沉沒前數日才剛卸下400多名華人礦工,此發現「將我們與當年的貿易及移民歷史緊密連結」。這艘客貨船專門運送華人移民至南澳大利亞,這些移民隨後會步行至維多利亞金礦區(Victoria's Goldfields)生活工作,而船難就發生在數百名華工下船後不久。

這艘長達42.6公尺的船隻從吉申灣(Guichen Bay)啟航後,竟神秘地消失在海洋深處。專家表示,該沉船遺骸有助理解維多利亞淘金熱時期(1851年至1860年代末),華人移民穿越澳洲南部的歷史。這段經濟繁榮期因大量淘金者湧入,帶動資金流動與人口增長。

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發言人亨特(James Hunter)則向澳洲廣播公司(ABC)透露,考古團隊已發現船隻的多個部件,包括突出於海床的絞盤(一種用於升降船上設備的裝置)。亨特說明:「我們測量了船舶吃水深度與現存的記錄,各項數據都高度吻合。」研究人員還發現一處與沉船長度相當的「地磁異常區」
(magnetic anomaly)。

對此,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特別表彰寂靜世界基金會與南澳環境水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and Water)及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合作成果,稱此為「重大考古發現」,並透露「未來將持續監測該遺址,以進一步評估並揭開這段重要海事歷史的更多細節」。寂靜世界基金會強調,若非團隊堅持不懈,此發現不可能實現。

這項定位沉船的計畫歷時數年,團隊形容海中能見度「極具挑戰性」,並表示與政府部門的合作促成了這項「不可思議」的發現。搜索過程曾多次遭遇「海底風暴」的阻礙。亨特向ABC解釋,船隻可能先擱淺在海床上,最終被沙土掩埋。其實研究團隊3年前就懷疑找到殘骸,但亨特坦言沙層覆蓋使辨識工作異常困難。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