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蘑菇與昆蟲 可成月球糧食

隨著太空科技發展,到月球定居成為許多國家的目標,不少科學家已開始研究月球上人類能吃什麼!有企業就發現以二氧化碳等氣體為食的微生物,不僅富含蛋白質,還能夠製造成具有肉類口感的食物;有科學家研究微型生態系統,盼能在月球生產出植物、昆蟲與蘑菇,提供餐飲選擇。



吃飯關乎心理健康

CNN》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預計於2026年將太空人再度送上月球,最終目標是讓人類在月球上定居。隨著太空科技進步,至今也出現月球旅遊的服務,但在月球上能享受什麼樣的餐飲,引發民眾的好奇心。



BBC》報導,過去太空人多半吃冷凍乾燥的「太空食物」,許多甚至不需加熱就能直接食用。但隨著科技進步,太空員能夠選擇的餐點也就更多,包括沙拉、義大利麵與牛肉乾等。



歐洲太空總署太空員副主管布倫斯指出,太空人一次任務的時間可能就長達半年,所以需要吃到各式各樣的事物,帶來新穎的味覺體驗,對太空人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促成農業循環經濟

企業「Solar Foods」副總裁盧卡寧指出,公司就發現一種可食用的微生物,該微生物以二氧化碳、氫氣與氧氣為食,更富含著蛋白質的成分。這類微生物能變成糊狀或粉末狀,與其他成分混合後,就能創造出肉品的口感。



不少學者也著手研究在零重力、零陽光的環境下種植蔬菜,如佛羅里達州的「星際實驗室」則設計出一套再生系統,以生產蔬菜、蘑菇與昆蟲等食物,盼未來能應用於太空艙。



然而,太空食物的研究不僅能豐富太空員的餐點,還能緩解地球的糧食不足。盧卡寧指出,氣候變遷為糧食生產帶來重大衝擊,而太空食物的實驗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惡劣環境中,設法生產出食物,這些廢物利用、循環經濟的概念也可以落實於地球上。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