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無人機專題2-1》無人機難去中化 專家:明訂產製目標

政府盼打造去中化的無人機供應鏈,但中國仍為無人機產業的龍頭,去中化成發展最大阻礙?台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揚指出,目前電池、馬達的龍頭產業都在中國,如果台灣堅持去紅化,成本就會飆升數百倍。專家強調,國防產業的零組件不應受中國掣肘,仍應致力完善本土無人機供應鏈。



國防自主 拚無人機

無人機具備偵測、跟蹤與火力打擊等功能,成為新型態戰爭中的重要工具,如烏克蘭就曾使用土耳其製作的「旗手」TB2無人機,成功炸毀俄軍巡邏艦;伊朗今年也採用自殺式無人機搭配飛彈的混合模式襲擊以色列。



台灣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國防部計畫於今年採購968架各型軍用無人機,並整合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技術,提升自主返航和目標動態追蹤能力。同時,國防部與中科院也在合作研發中、大型或攻擊型無人機,民間廠商則負責偵查用途的無人機生產。



前總統蔡英文曾強調,台灣應積極提升國防自主及不對稱作戰量能,成立「無人機國家隊」;嘉義縣今年6月也宣布成立「無人機供應鏈大聯盟」,嘉義縣政府強調,在全球去紅色供應鏈浪潮中,盼整合上、中、下游的無人機供應鏈,解決市場供需問題,並打通國際市場。



去紅化並不容易

然而,無人機產業鏈要去中化並沒有想像中容易。思騰數位能源董事合夥人湯承熹就指出,目前包括電池、馬達、飛控板或變速器等無人機零組件,都很難脫離中國供應鏈,現在台灣無人機還是少量生產,中國零組件就已經有如此大的影響,未來隨著產業規模擴大,去紅化的瓶頸恐怕只會愈來愈明顯。



「目前還沒有一台,從核心技術到材料百分之百都是由台灣人全盤掌控技術與製造的無人機,」張揚指出,因為多數無人機零組件材料成本都是中國無人機產業的強項,難以迴避,也成為台灣無人機發展最容易遇到的瓶頸。



他進一步說,就算從其他國家進口零組件,這些原物料組件也可能是源自於中國,難以完全去中,「如果台灣要完全根絕紅色供應鏈,從基礎開始研發的話,一架無人機的成本可能動輒飆升百倍以上。」



國防恐受制於人

湯承熹也說,雖然中國無人機零組件並非完全沒有替代品,在台灣或美國等地還是有來源,但數量相對就少非常多。他提到,台灣供應商短期也無法生量產出足夠的無人機零組件,這也是為什麼政府喊出無人機完全去中化的口號時,在相關法規還是有許多模糊地帶存在。



但艾歐圖科技執行董事劉毅強調,持續選擇中國製的無人機零組件,是相當缺乏國安意識的作法,因為未來的戰爭就是「不對稱的消耗戰」,需要數以萬計、源源不絕的無人機執行任務,一旦零組件受制於中國,恐怕就會有斷貨危機,「台灣也就打不起這個仗了」。



去中化要有路徑圖

湯承熹認同表示,長期而言,台灣還是需自行把無人機產業鏈建立起來,全世界都已開始關注去除紅色供應鏈,台灣應把握機會與非中國的國際市場接軌,並讓本土產業接近國際級的無人機業者,將市場做大時,才能順便帶動研發量能,最終培養出如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產業生態系。



面對無人機零組件短時間難以去中化的狀況,他指出,無論是上下各層都不應含糊面對此狀況,政府更應建立去中化的路徑圖,例如政府可以頒布法令確定2026年要全面脫紅,讓整體供應鏈逐漸轉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