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針劑預防HIV可望2年上市 盼助台灣愛滋零感染

今年國際愛滋病大會公布女性施打長效型針劑臨床試驗結果,每年打2次可預防HIV感染。醫師認為,這項突破令人振奮,期待年底男性試驗報告,樂觀估2年上市,成台灣愛滋零感染利器。

聯合國愛滋規劃署提出2030年「終結愛滋」目標,與零新增、零死亡、零歧視「三零願景」。國際愛滋病大會近日發布長效針劑第3期臨床試驗成果,遠在德國慕尼黑參與會議、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今天下午在越洋線上媒體聯訪分析長效針劑預防願景。

楊家瑞說明,這項長效針劑臨床試驗對象為5300名非洲生理女性,包含孕婦與哺乳中婦女,採取雙盲試驗,為每年施打2次的長效型針劑(lenacapavir)與每天口服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藥物(PrEP)的對照試驗,證實每年2次長效針劑組達到零新增感染目標。

臨床試驗顯示,長效針劑組比口服藥物組預防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成效更好。楊家瑞解釋,並非口服藥物藥效不如長效針劑,口服藥物瓶頸是使用者應每天服用才有效,未按時吃藥將失去預防意義,長效針劑不必天天使用,僅須半年施打一次,有助改善順從性。

「這是非常大的進步」,楊家瑞強調,過去非洲進行女性口服藥物預防HIV,全數以失敗收場,主因就是環境難以落實每天口服預防,甚至有數據顯示當地女性每週服用藥物次數小於2次。雖非洲HIV感染是女性高於男性,與亞洲相反,但相信未來長效針劑問世,將助力台灣防治工作。

楊家瑞說,從過去5年台灣愛滋防治數據來看,新增個案明顯減少,主要靠著大量診斷新感染者,積極給予藥物治療,將體內病毒量降到測不到就不太會傳染;若進一步分析新增加感染人數,不難發現減少趨勢的力道逐漸減弱,台灣需要更多有效預防方式,不能單靠保險套與口服藥。

楊家瑞表示,疾管署連續多年補助高風險族群口服藥物預防,但台灣同樣存在忘記吃、不願意吃口服藥物的挑戰,壓縮預防HIV成效。以學理分析,長效針劑對非洲人種有效果,對亞洲人應該也適用,盼長效針劑儘速上市,增加更多潛在高風險對象使用意願,才可能邁向愛滋零感染。

楊家瑞說,預防HIV長效針劑可維持體內保護力濃度,避免病毒感染,副作用未高於口服藥物。這款長效型針劑在台灣是治療用途,預防須申請新增適應症,粗估約1到2年後可能取得上市資格,現階段正在等待男性、跨性別族群臨床試驗結果,大概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公布。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