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長期高溫豬價漲 應跨部會討論平緩物價

綠色和平今天表示,「氣候通膨」現象已經發生,長時間的高溫衝擊畜產品供應,豬肉自2021年至2023年漲近新台幣19元,便當跟著漲;應於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討論跨部會平緩物價。

綠色和平今天舉辦「氣候通膨現象暨民調」發布記者會,綜整過去幾年農業部農作物災害損失資料發現,夏天不斷破紀錄的高溫和乾旱現象影響蔬果開花季與結果季,導致許多農產品產量減少帶動價格上揚,2021年至2023年間,以椪柑、玉米、冬瓜、柿子所受的影響最為嚴重,柿子的漲幅最高達來到3.4倍。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會中表示,根據2022年中央銀行資料,台灣依賴進口的黃豆、小麥和玉米等農產品原料及畜牧飼料也跟著大漲,導致穀類其製品、肉類、水產品、蛋類等食品零售價格紛紛反映調高。

吳榮達說,根據農業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夏天高溫達攝氏35度以上,容易讓畜產動物產生熱緊迫,造成採食量減少,如蛋雞、土雞、豬超過28度就會出現熱緊迫,乳牛需維持在25度以下,長時間的高溫之下,對畜產品供應形成重大挑戰。

另外,吳榮達補充,近2年的豬肉價格就是氣候變遷影響民生食品的重要觀察點,2021年7月豬肉平均價格為84.11元,2023年7月已漲到102.94元,2年同期價差每公斤達18.83元,最後導致的結果竟是民眾最常見的便當、排骨飯價格也隨之漲價,影響消費者的飲食成本。

中央研究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氣候變遷讓台灣乾旱與暴雨災害更加頻繁,若全球碳排繼續放任下去,台灣在2060年恐再無冬天;建議政府在推動淨零轉型的同時,應透過建構氣候變遷調適科研生態系與完善治理體系。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政府新成立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應意識到治理氣候變遷也是在解決通膨問題,必須盡速協調環境、經濟、農業、財政等跨部會合作提出能有效加速減碳的氣候能源政策,平緩物價,解決氣候通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