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交通部鐵道局、臺鐵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深化鐵道文資保存 傳承記憶與技藝
為持續推動文化資產活化轉型及延續鐵道文化保存工作,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於今(26)日分別與交通部鐵道局及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臺北機廠即將迎來89周年的廠慶前夕,期望藉由與房地管理機關及鐵路營運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各自專業及能量,為保存鐵道文化的共同目標攜手合作,打造一座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
簽署儀式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及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輝昇代表簽署。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鐵博籌備處將持續執行園區內古蹟修復再利用工程、徵集研究典藏品及策劃展覽與教育推廣服務,並與鐵道局共同推動博物館建置及教育推廣,由其協助協調交通事業單位之鐵道技術、藏品及觀光推廣等資源,亦持續提供臺北機廠房地使用權予博物館經營;而與臺鐵公司則將延續過往鐵道技術、車輛維運及數位化保存等領域之合作,並透過辦理各式教育推廣,共同傳承累積百年的鐵道文化及專業。期待與各自專業相互合作,以博物館的型態向大眾展現鐵道文化的魅力。
國家鐵道博物館建置於國定古蹟臺北機廠既有空間脈絡的基礎上,自2019年起由文化部成立籌備處執行活化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建置工作迄今,園區房地原管理單位臺鐵局於今(2024)年初改制為臺鐵公司,並由交通部鐵道局接續成為管理單位,因三方均有志於為保存鐵道文化共同努力,故促成本次鐵博籌備處分別與二單位合作契機。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致詞時表示,透過今天簽訂協議書,共同保存及活化這塊土地上的臺灣鐵路工業發展文化資產,攜手打造一個兼具文化、教育及觀光的博物館。
臺鐵公司總經理馮輝昇表示,未來雙方將不只侷限在臺北機廠場域,而是臺灣鐵道文化資產全面性的合作,繼完成修復DR2102等4輛柴油客車後,也將推進DR2700型柴油客車的共同修復,讓經典的白鐵仔光華號再次運行於鐵道,重現臺灣鐵路的歷史魅力。
適逢臺北機廠10月30日廠慶前夕,今(26)日也特別舉辦速水和彦銅像揭幕活動。落成啟用於1935年的新臺北鐵道工場(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當時被譽為東洋第一鐵道工場,遷廠工程由任職於總督府鐵道部的速水和彦統籌督辦,鐵道部職工為感念速水技師的貢獻與功績,特別塑立銅像安座於事務棟(今總辦公室)外庭院。從二戰末期到戰後政權移轉,銅像在臺北機廠職工幾度輾轉保管下得以續存迄今。考量延續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的歷史脈絡,鐵博籌備處與臺鐵公司協議合作,將銅像由富岡機廠庫房移回臺北機廠總辦公室展示。於廠慶前夕,在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臺鐵公司總經理馮輝昇及數位曾任職於臺北機廠的退休員工等貴賓見證下揭幕,未來將在總辦公室展間向大眾展示,再顯歷史脈絡意義。
【速水和彦簡介】速水和彦(1889.12-1949.08),本籍東京,8歲隨父親來臺,就學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返日就讀中學、第三高等學校。1907年曾受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長田中敬一之邀,來臺擔任該校棒球隊教練。
1915年自京都帝國大學理工科機械學科畢業後,返臺任職於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歷任技師、運轉課長、工作課長,並負責臺北鐵道工場自北門遷至松山的艱鉅繁重任務。同時,長期擔任臺灣體育協會棒球部幹事,對棒球運動推廣亦有貢獻。二戰結束後,國立臺灣大學延聘速水和彦先生,於工學院機械學系任教,講授機械設計、機動學、汽輪機、工場管理、高等設計等專業科目,作育英才。1949年8月12日搭船返日途中病逝,享年59歲。
簽署儀式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及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輝昇代表簽署。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鐵博籌備處將持續執行園區內古蹟修復再利用工程、徵集研究典藏品及策劃展覽與教育推廣服務,並與鐵道局共同推動博物館建置及教育推廣,由其協助協調交通事業單位之鐵道技術、藏品及觀光推廣等資源,亦持續提供臺北機廠房地使用權予博物館經營;而與臺鐵公司則將延續過往鐵道技術、車輛維運及數位化保存等領域之合作,並透過辦理各式教育推廣,共同傳承累積百年的鐵道文化及專業。期待與各自專業相互合作,以博物館的型態向大眾展現鐵道文化的魅力。
國家鐵道博物館建置於國定古蹟臺北機廠既有空間脈絡的基礎上,自2019年起由文化部成立籌備處執行活化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建置工作迄今,園區房地原管理單位臺鐵局於今(2024)年初改制為臺鐵公司,並由交通部鐵道局接續成為管理單位,因三方均有志於為保存鐵道文化共同努力,故促成本次鐵博籌備處分別與二單位合作契機。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致詞時表示,透過今天簽訂協議書,共同保存及活化這塊土地上的臺灣鐵路工業發展文化資產,攜手打造一個兼具文化、教育及觀光的博物館。
臺鐵公司總經理馮輝昇表示,未來雙方將不只侷限在臺北機廠場域,而是臺灣鐵道文化資產全面性的合作,繼完成修復DR2102等4輛柴油客車後,也將推進DR2700型柴油客車的共同修復,讓經典的白鐵仔光華號再次運行於鐵道,重現臺灣鐵路的歷史魅力。
適逢臺北機廠10月30日廠慶前夕,今(26)日也特別舉辦速水和彦銅像揭幕活動。落成啟用於1935年的新臺北鐵道工場(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當時被譽為東洋第一鐵道工場,遷廠工程由任職於總督府鐵道部的速水和彦統籌督辦,鐵道部職工為感念速水技師的貢獻與功績,特別塑立銅像安座於事務棟(今總辦公室)外庭院。從二戰末期到戰後政權移轉,銅像在臺北機廠職工幾度輾轉保管下得以續存迄今。考量延續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的歷史脈絡,鐵博籌備處與臺鐵公司協議合作,將銅像由富岡機廠庫房移回臺北機廠總辦公室展示。於廠慶前夕,在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臺鐵公司總經理馮輝昇及數位曾任職於臺北機廠的退休員工等貴賓見證下揭幕,未來將在總辦公室展間向大眾展示,再顯歷史脈絡意義。
【速水和彦簡介】速水和彦(1889.12-1949.08),本籍東京,8歲隨父親來臺,就學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返日就讀中學、第三高等學校。1907年曾受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長田中敬一之邀,來臺擔任該校棒球隊教練。
1915年自京都帝國大學理工科機械學科畢業後,返臺任職於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歷任技師、運轉課長、工作課長,並負責臺北鐵道工場自北門遷至松山的艱鉅繁重任務。同時,長期擔任臺灣體育協會棒球部幹事,對棒球運動推廣亦有貢獻。二戰結束後,國立臺灣大學延聘速水和彦先生,於工學院機械學系任教,講授機械設計、機動學、汽輪機、工場管理、高等設計等專業科目,作育英才。1949年8月12日搭船返日途中病逝,享年59歲。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6 15:33:05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