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光師正名 眼科醫界:不因模糊職責界定損健康

數百名驗光師今天聚集立法院前抗議要求正名,眼科醫學會認為,修改英譯名可討論,但應以業務不涉治療、診斷為前提,精進驗光師教育體系和培訓,不因模糊職責界定損雙眼健康。

衛生福利部驗光師證書英譯名稱為非醫事人員的配鏡師(Optician),非國際通用驗光師(Optometrist),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自民國108年起,對驗光師英譯名稱進行研商會議。中華民國驗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天上街抗議盼英譯正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也舉行記者會回應。

眼科醫學會秘書長侯鈞賀表示,這不僅涉及名稱改變,更涉及專業定位,Optician不單純是配鏡師,是英國體系對驗光師稱呼,源於當地驗光師法案;Optometrist名稱最早出現於美國,是接受學士後研究所教育,具備配鏡、眼部疾病篩檢、診斷及視覺功能障礙復健的醫療人員。

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王一中說,過去與驗光師公會開過7次會議,Optometrist與台灣目前驗光師的養成學制、教育訓練及執業範圍存在顯著差異,在驗光人員教育體系和專業培訓尚未達到統一和成熟階段前,更改英文名稱將導致民眾對驗光師執業範圍誤解,影響病患權益。

「我們有討論空間」,王一中表示,只要驗光師業務不侵犯醫師法與醫療法賦予的診斷、治療權利,就可以接受驗光師修改英譯名詞被討論。事實上,台灣的時空背景有特殊性,驗光人員法通過後,當時眼鏡行人員年資足夠者,就可以參加特考,多數眼鏡行老闆透過補習等幾乎都通過。

王一中認為,台灣驗光師必須有相當的教育體系和專業培訓,甚至是畢業後到大醫院實習制度,才有機會與美國使用相同的名詞。名稱改變必須以專業能力為前提,名稱改變未與實質專業能力相符,可能導致民眾將驗光師誤認具備診斷與治療能力的醫療專業人員,對眼睛健康造成威脅。

針對驗光師英譯法律名稱修正為Optometrist,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傍晚以新聞稿說明,在歷次會議,驗光師英譯正名始終無法與「擴大驗光師業務範圍」議題脫鉤,導致無法尋求符合現行法定業務範圍的其他英譯選擇共識。

醫事司表示,已多次讓驗光團體提供因現行英譯名稱所生國際交流受阻具體案例,以利個案協助。對於各職類醫事人員權益議題,一向秉持公開透明等原則,並與各職類醫事人員團體積極溝通。有關驗光團體所稱黑箱操作、不當限制驗光師工作權等情,並非事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