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古墓見證歷史變遷 估115年完成全島普查
金門傳統聚落和田野常見古墓見證金門歷史變遷,但大量古墓卻欠檔案紀錄。文化局推動「金門縣古墓普查計畫」,將舉行金城鎮和金湖鎮古墓徵集說明會,歡迎各界提供線索。
為防金門古墓遭遺忘甚至消失,金門縣文化局民國112年啟動3年期「金門縣古墓普查計畫」,計畫性、系統性分鄉鎮逐年完成歷代古墓普查建檔計畫。目前已完成金寧鄉與烈嶼鄉,今年度預計完成金城鎮、金湖鎮普查。
文化局新聞稿表示,金門歷史淵遠流長,許多文武將相出自金門,近代也增添20世紀初期僑鄉文化及38年後軍管時期軍事風貌。在諸多條件下,金門保存全台最完整且數量最多閩南傳統聚落、洋樓建築與戰地史蹟,累積眾多有形與無形的文化遺產。
文化局表示,在金門傳統聚落或田野間,常看到古墓伴隨金門見證歷史變遷,是詮釋金門歷史發展的重要實證材料,也是一般人認識先人、傳承祖輩理念的途徑。因此「金門縣古墓普查計畫」,113年已完成金寧鄉與烈嶼鄉的古墓普查建檔,今年度預計完成金城鎮與金湖鎮的普查,明年度預計完成金沙鎮與烏坵鄉的普查,未來審議時再評估價值,賦予文資身份。
為順利推動普查計畫,文化局24日和27日分別在金城鎮和金湖鎮,各辦理1場「古墓徵集與工作說明會」,由計畫主持人陳炳容博士說明古墓普查意義及必要性,並徵求古墓線索。各宗親會、地方耆老、有興趣民眾在23日前報名參加。說明會資訊及報名可至https://reurl.cc/oV3Arq填寫表單。
為防金門古墓遭遺忘甚至消失,金門縣文化局民國112年啟動3年期「金門縣古墓普查計畫」,計畫性、系統性分鄉鎮逐年完成歷代古墓普查建檔計畫。目前已完成金寧鄉與烈嶼鄉,今年度預計完成金城鎮、金湖鎮普查。
文化局新聞稿表示,金門歷史淵遠流長,許多文武將相出自金門,近代也增添20世紀初期僑鄉文化及38年後軍管時期軍事風貌。在諸多條件下,金門保存全台最完整且數量最多閩南傳統聚落、洋樓建築與戰地史蹟,累積眾多有形與無形的文化遺產。
文化局表示,在金門傳統聚落或田野間,常看到古墓伴隨金門見證歷史變遷,是詮釋金門歷史發展的重要實證材料,也是一般人認識先人、傳承祖輩理念的途徑。因此「金門縣古墓普查計畫」,113年已完成金寧鄉與烈嶼鄉的古墓普查建檔,今年度預計完成金城鎮與金湖鎮的普查,明年度預計完成金沙鎮與烏坵鄉的普查,未來審議時再評估價值,賦予文資身份。
為順利推動普查計畫,文化局24日和27日分別在金城鎮和金湖鎮,各辦理1場「古墓徵集與工作說明會」,由計畫主持人陳炳容博士說明古墓普查意義及必要性,並徵求古墓線索。各宗親會、地方耆老、有興趣民眾在23日前報名參加。說明會資訊及報名可至https://reurl.cc/oV3Arq填寫表單。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玟嶸金門14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