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探尋堀尾一彥傳奇 訴說台東池上動人故事
作家蔣勳近年認養台東池上老宅,成立「池上蔣勳書房」,同時挖掘老宅第一代主人堀尾一彥的故事,近期出版「蔣勳書房與堀尾一彥」手冊,希望更多人知道這故事,進而深入了解池上。
新書發表會今天在「池上蔣勳書房」舉行,包括台東縣文化處長李吉崇、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梁正賢、資深媒體人徐璐等人出席。
蔣勳致詞表示,這本小書只送不賣,他希望所有人到這裡,都能知道曾經有一個日本人19歲就被派駐到台灣,後來輾轉來到台東,成為池上公學校的校長,還寫下11首「台東小唄」,用詩記錄下對這片土地的感動。
「池上蔣勳書房」前身是池上公學校(現今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的宿舍,2019年由環境藝術家王金生修復,使老屋風采重現,後經由台東縣政府協助,由蔣勳文化基金會認養,去年3月正式對外公開。
蔣勳說,他在閱讀堀尾一彥資料的過程中,有一次忽然發現堀尾一彥的辭職書,原來他在擔任暖暖公學校校長時,廠商運補學校相關物資無法如期交貨,堀尾知道對方難處,先預付廠商款項,要對方事後交貨即可,但又自知這樣做是違法的,於是自請辭職,這樣的擔當讓蔣勳感動,「但堀尾一彥也因此有機會來到台東」。
蔣勳也提到前往堀尾一彥出生地、日本九州熊本玉名進行踏察的經過,一次他誤打誤撞來到一個叫產山村的地方,發現這個小村落自行編印了一本精緻小手冊,用簡單的圖文介紹產山村,而且只送不賣,「這個不到一千多人的村落,可以出這樣只送不賣的書,十分令人尊敬」,於是興起為池上編印一本小書的念頭。
蔣勳表示,台灣觀光文化亟需有一種靜下來的能量,不是只有吃喝玩樂,而是樸實訴說屬於這裡的故事,如果有一天台灣的鄉鎮都能有這樣的小書出現,台灣史或許能更踏實地建立起來。
蔣勳特別感謝「蔣勳書房與堀尾一彥」一書的編輯團隊,包括資深編輯人曾文娟、鄭祥琳,以及視覺設計林秦華,在他們的協力下,為池上這個地方率先完成一本樸實的小書。
新書發表會今天在「池上蔣勳書房」舉行,包括台東縣文化處長李吉崇、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梁正賢、資深媒體人徐璐等人出席。
蔣勳致詞表示,這本小書只送不賣,他希望所有人到這裡,都能知道曾經有一個日本人19歲就被派駐到台灣,後來輾轉來到台東,成為池上公學校的校長,還寫下11首「台東小唄」,用詩記錄下對這片土地的感動。
「池上蔣勳書房」前身是池上公學校(現今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的宿舍,2019年由環境藝術家王金生修復,使老屋風采重現,後經由台東縣政府協助,由蔣勳文化基金會認養,去年3月正式對外公開。
蔣勳說,他在閱讀堀尾一彥資料的過程中,有一次忽然發現堀尾一彥的辭職書,原來他在擔任暖暖公學校校長時,廠商運補學校相關物資無法如期交貨,堀尾知道對方難處,先預付廠商款項,要對方事後交貨即可,但又自知這樣做是違法的,於是自請辭職,這樣的擔當讓蔣勳感動,「但堀尾一彥也因此有機會來到台東」。
蔣勳也提到前往堀尾一彥出生地、日本九州熊本玉名進行踏察的經過,一次他誤打誤撞來到一個叫產山村的地方,發現這個小村落自行編印了一本精緻小手冊,用簡單的圖文介紹產山村,而且只送不賣,「這個不到一千多人的村落,可以出這樣只送不賣的書,十分令人尊敬」,於是興起為池上編印一本小書的念頭。
蔣勳表示,台灣觀光文化亟需有一種靜下來的能量,不是只有吃喝玩樂,而是樸實訴說屬於這裡的故事,如果有一天台灣的鄉鎮都能有這樣的小書出現,台灣史或許能更踏實地建立起來。
蔣勳特別感謝「蔣勳書房與堀尾一彥」一書的編輯團隊,包括資深編輯人曾文娟、鄭祥琳,以及視覺設計林秦華,在他們的協力下,為池上這個地方率先完成一本樸實的小書。
- 記者: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東15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