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推動國際教育 外籍生攜手北投國中探索多元文化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與臺北市立北投國民中學攜手合作,首度開設全新的跨國交流社團課程。該課程邀請文化大學外籍學生走進北投國中校園,透過文化介紹、手作活動與趣味遊戲,讓國中生體驗不同國家的風俗文化,同時也讓外籍大學生深入了解臺灣在地社會,實現雙向文化交流。
文化大學即將於114學年度成立「歐美語文學系」,並將於2025年3月7日與北投國中舉行開幕儀式暨合作簽署典禮。屆時,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院長葉淑華與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將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期望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深化國際教育交流。
擔任該計畫主持人的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副教授黃嘉音表示,文化大學積極響應國際教育雙語政策,並落實教育部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強調「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核心精神。此次與北投國中合作,結合USR實踐計畫「青少年培力:共學、共玩、共創科技新未來」,將於113學年度第二學期推出為期12週的「國際多元文化社團」課程。
黃嘉音進一步說明,課程邀請來自俄羅斯、越南、印尼與聖文森等國的文化大學外籍學生,分別以三週時間向北投國中七、八年級學生介紹各自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民情、飲食文化與特色節慶。為提升學習趣味性,課堂將融入手作活動、文化遊戲及機智問答,例如俄羅斯娃娃彩繪、越南東湖木刻版畫、印尼傳統美食製作、聖文森嘉年華音樂體驗等,讓學生透過親手製作與沉浸式互動,深化對異文化的理解與興趣。
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院長葉淑華表示,文大的外籍學生多數已在臺灣就學兩至三年,具備基本教學經驗,並將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輔以少量中文協助溝通。此計畫不僅能讓國中生熟悉英語環境,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也有助於外籍學生更快融入臺灣的教育與社會環境,實現雙向學習與文化共融的目標。
該計畫由文化大學USR實踐計畫團隊規劃,並由即將成立的「歐美語文學系」教師團隊與北投國中教務主任楊瑞濱共同協商執行。課程內容涵蓋基礎文化介紹,並特別設計特色主題,如俄羅斯動畫、越南新年禮俗、聖文森漁業與加勒比海音樂、印尼寺廟與古蹟等,透過創新課程設計,引導學生從不同文化視角探索世界。
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表示:「這次與文化大學的合作,是北投國中在國際教育領域的一大突破。透過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學生交流,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也讓英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他感謝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的積極推動,以及外籍學生的熱情參與,使北投國中的學習環境更加多元與國際化。
未來,文化大學將持續拓展國際教育資源,深化與全臺高中夥伴學校的合作,打造更豐富的跨文化學習平台,讓學生透過真實互動培養國際視野,並為迎接全球化挑戰做好準備。
文化大學即將於114學年度成立「歐美語文學系」,並將於2025年3月7日與北投國中舉行開幕儀式暨合作簽署典禮。屆時,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院長葉淑華與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將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期望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深化國際教育交流。
擔任該計畫主持人的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副教授黃嘉音表示,文化大學積極響應國際教育雙語政策,並落實教育部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強調「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核心精神。此次與北投國中合作,結合USR實踐計畫「青少年培力:共學、共玩、共創科技新未來」,將於113學年度第二學期推出為期12週的「國際多元文化社團」課程。
黃嘉音進一步說明,課程邀請來自俄羅斯、越南、印尼與聖文森等國的文化大學外籍學生,分別以三週時間向北投國中七、八年級學生介紹各自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民情、飲食文化與特色節慶。為提升學習趣味性,課堂將融入手作活動、文化遊戲及機智問答,例如俄羅斯娃娃彩繪、越南東湖木刻版畫、印尼傳統美食製作、聖文森嘉年華音樂體驗等,讓學生透過親手製作與沉浸式互動,深化對異文化的理解與興趣。
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院長葉淑華表示,文大的外籍學生多數已在臺灣就學兩至三年,具備基本教學經驗,並將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輔以少量中文協助溝通。此計畫不僅能讓國中生熟悉英語環境,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也有助於外籍學生更快融入臺灣的教育與社會環境,實現雙向學習與文化共融的目標。
該計畫由文化大學USR實踐計畫團隊規劃,並由即將成立的「歐美語文學系」教師團隊與北投國中教務主任楊瑞濱共同協商執行。課程內容涵蓋基礎文化介紹,並特別設計特色主題,如俄羅斯動畫、越南新年禮俗、聖文森漁業與加勒比海音樂、印尼寺廟與古蹟等,透過創新課程設計,引導學生從不同文化視角探索世界。
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表示:「這次與文化大學的合作,是北投國中在國際教育領域的一大突破。透過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學生交流,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也讓英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他感謝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的積極推動,以及外籍學生的熱情參與,使北投國中的學習環境更加多元與國際化。
未來,文化大學將持續拓展國際教育資源,深化與全臺高中夥伴學校的合作,打造更豐富的跨文化學習平台,讓學生透過真實互動培養國際視野,並為迎接全球化挑戰做好準備。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1 11:12:12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