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放寬ACP健保給付 邱泰源:設法逐步擴大

健保有條件給付住院病人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但執行率低迷,專家建議取消住院限制。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說,執行率低最大原因是費用問題,將設法逐步擴大給付對象。

健保制度被譽為台灣護國神山,實施至今邁入第30年,站在面臨變革的十字路口,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健保30永續研討會」連2天登場,探討未來健保體制永續發展與創新挑戰,今天落幕。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以「無效醫療」為題指出,醫院不應該是生命末期照護的主要場所,從2012年開始,在醫療機構自然死的人數越來越多,住居所卻是銳減。

「如果所有的生命末期都是以醫院為主要照護場所,試想急診加護病房會變成什麼樣子?」黃勝堅直言,急診加護病房將人滿為患,醫病關係會惡化,讓醫護流失更嚴重。

因此,他認為,若持續對死亡這個議題不重視,情況一定會更加嚴峻,尤其現在加護病房年輕醫師延長死亡能力超強,以前送醫3天會過世的患者,如今送進加護病房還可以多活3個月,不應該讓加護病房變成製造痛苦的地方。

黃勝堅表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雖然不是萬靈丹,但高品質的ACP一定能夠提升善終機會,透過家庭會議方式來共同討論也應該變成常態,好的末期健康照顧就是大家能夠一起互相預防受苦。

ACP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前必經流程,然而目前各醫院ACP門診每人自費新台幣2000元至3500元不等,對受薪階級來說是不小的金額,弱勢族群更是難以負擔。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去年7月起,把符合特定條件住院病人納入健保給付。

目前全台簽署AD人數約9.3萬人,不到總人口數1%。黃勝堅建議,應放寬現行ACP健保給付條件,就他所拿到的資料,自去年7月1日到今年1月為止,住院ACP的執行率小於1.5%,若逐年投資,最大贏家會是全民,可降低無效醫療比率,同時透過居家醫療,讓照護場域回到家中,即可減少門急診病人住院量。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ACP是了解民眾需求重要管道,建立符合民眾需求的醫療體系,是政府與醫界共同責任,不過,ACP執行率低最大原因就是費用問題,讓民眾卻步,以健保補助民眾使用ACP最有機會克服困難,將設法逐步擴大給付對象。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健保給付以生產、疾病治療為主,過去共擬會討論預立醫療諮商給付時,已有專家提出,給付ACP恐違背健保原則,盼以公務預算處理,後續才把免費ACP治療限制在住院,未來若要開放非住院病人免費諮商,建議考慮以公務預算為財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