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生技公司宣稱復活恐狼 學者:是灰狼Cosplay
美國生技公司宣稱「復活」已滅絕萬年的物種「恐狼」引發熱議,不過,學者指出,研究雖有其科學意義,但實際上只是讓灰狼「Cosplay」成恐狼,籲社會應更關注現存瀕危動物。
綜合外電媒體報導,美國一間生技公司科學家從化石中提取DNA,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灰狼細胞中14個基因、20個位點,使其中15個位點與恐狼一致,宣稱成功復活已滅絕的恐狼,並表示未來也將復原猛(?馬)象等物種,藉此防止瀕危動物滅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千翔告訴中央社記者,恐狼與現生灰狼相似,但恐狼的體型更大、下顎也更壯,主要分布於美洲,根據化石資料推測,牠們是群體獵食、捕獵大型動物。
不過,後來「第四紀滅絕事件」發生,恐狼與多種超過40公斤的大型哺乳類動物一同滅絕,林千翔說,科學界有多種假說,認為滅絕是因人類活動影響包含獵殺、棲地改變、帶入疾病等,或是氣候變遷導致,但目前仍無定論,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
林千翔說,該公司雖稱是復活恐狼,但這不是真正的復活,而是創造出「類恐狼」的犬科動物,且生物多樣性不只是「多一種物種」而已,還包括基因多樣性與生態系多樣性,單純復活一隻動物無法還原生態系的複雜互動。
林千翔也提到,復育出來的類恐狼可能不具備生存能力,若放入野外會造成預期外的生態衝擊,就像「外來種」,且若要大規模復育,需要大量資源建立人工棲地,反而轉移保育資源,是否需要花費大量資源在這上面值得深思。
林千翔也說,該公司應是利用這種研究來吸引投資人與社會注意力,若該公司願意將部分資源投入現存物種的保育與棲地維護,則可能帶來正向效果。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專任研究人員謝明勳告訴中央社記者,此研究透過恐狼基因定序,找出其與現存犬科動物的差異,並針對性編輯灰狼基因,具有一定科學意義。但實質上這隻「恐狼」本質仍是灰狼,只是形態更接近恐狼,「就像恐狼的Cosplay。」
謝明勳也說,基因編輯技術如今已有許多應用,像是日本就有販售經過基因編輯的番茄與魚,這次研究是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古生物學研究來探索滅絕動物特有基因。
綜合外電媒體報導,美國一間生技公司科學家從化石中提取DNA,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灰狼細胞中14個基因、20個位點,使其中15個位點與恐狼一致,宣稱成功復活已滅絕的恐狼,並表示未來也將復原猛(?馬)象等物種,藉此防止瀕危動物滅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千翔告訴中央社記者,恐狼與現生灰狼相似,但恐狼的體型更大、下顎也更壯,主要分布於美洲,根據化石資料推測,牠們是群體獵食、捕獵大型動物。
不過,後來「第四紀滅絕事件」發生,恐狼與多種超過40公斤的大型哺乳類動物一同滅絕,林千翔說,科學界有多種假說,認為滅絕是因人類活動影響包含獵殺、棲地改變、帶入疾病等,或是氣候變遷導致,但目前仍無定論,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
林千翔說,該公司雖稱是復活恐狼,但這不是真正的復活,而是創造出「類恐狼」的犬科動物,且生物多樣性不只是「多一種物種」而已,還包括基因多樣性與生態系多樣性,單純復活一隻動物無法還原生態系的複雜互動。
林千翔也提到,復育出來的類恐狼可能不具備生存能力,若放入野外會造成預期外的生態衝擊,就像「外來種」,且若要大規模復育,需要大量資源建立人工棲地,反而轉移保育資源,是否需要花費大量資源在這上面值得深思。
林千翔也說,該公司應是利用這種研究來吸引投資人與社會注意力,若該公司願意將部分資源投入現存物種的保育與棲地維護,則可能帶來正向效果。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專任研究人員謝明勳告訴中央社記者,此研究透過恐狼基因定序,找出其與現存犬科動物的差異,並針對性編輯灰狼基因,具有一定科學意義。但實質上這隻「恐狼」本質仍是灰狼,只是形態更接近恐狼,「就像恐狼的Cosplay。」
謝明勳也說,基因編輯技術如今已有許多應用,像是日本就有販售經過基因編輯的番茄與魚,這次研究是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古生物學研究來探索滅絕動物特有基因。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9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