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料理用」形象 台灣米製酒奪舊金山烈酒賽大獎

夙負盛名的舊金山烈酒大賽今天公布獲獎名單,以台灣「吉野一號酒米」和「台中194號梗米」產製的2支「米製酒」獲得難度極高的「雙金獎」,參賽的恆器製酒負責人羅已能受訪表示,盼提升台灣米的價值與高度。

美國舊金山烈酒大賽(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被譽為全球最具聲望的烈酒競賽之一,「雙金獎」為全部評審一致給予「金獎」評價的酒款。

台灣今年成績斐然,除台灣菸酒公司、金門酒廠推出的威士忌和高粱獲肯定,台灣馬祖酒廠、南投縣信義鄉農會等參賽者也傳出好成績。恆器製酒聚焦「台灣米」,其產製的2支米製酒拿下2面雙金獎,顛覆外界對米酒印象,並推動台灣米製酒的新風貌。

恆器製酒負責人羅已能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米酒一般用作料理、價值較低,「我們要在國際上被看見,就必須做一些高端價值的米製酒,而非單純的料理酒。」

這次獲得「雙金獎」的2支酒,1支原料是來自花蓮壽豐鄉的「吉野一號酒米」、名為「旅三」,另1支是來自新竹的「台中194號梗米」、名為「竹塹194」。

「吉野一號酒米」最早在日治時期引進並成功種植,曾被譽為「天皇米」,專門用來製酒;「台中194號梗米」則在食用上獲得極高評鑑。

羅已能說,「台中194號梗米」的獲獎,代表了非為製酒而種植的米,用來製酒也能獲得國際高度評價,「台灣很多米都可嘗試製成米製蒸餾酒,產生更高的附加價值。」

「食有餘而後有酒」,羅已能說,在糧食缺乏的情況下是無法將米製成酒的,隨著農業技術大幅提升,台灣生產的稻米產量足以供應台灣,甚至剩餘,若能把多出來的米像「台中194號梗米」一樣製成高品質的酒,「才能發揮更大的農業價值」。

他強調,「透過適當工藝製作,台灣的米、台灣的產地將有更多機會被世界看見。」

亞洲許多國家生產稻米,如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羅已能表示,恆器製酒一直希望用台灣在地的原物料,例如地瓜、台灣米,去釀製出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酒。

另外,米製酒主流為日本清酒,但台灣環境條件若釀製清酒沒有太大優勢,且許多台灣米水準並不輸日本,若能將其製成基礎酒,也可以衍生出氣泡酒等更多酒類品項。

羅已能說,「用台灣的原物料若能做出受國際認同的產品,參加國際比賽、或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也能進一步打造更多機會,幫助台灣農民,也幫助台灣賺取外匯。」

除了2面「雙金獎」外,恆器製酒另外獲得3面金牌、5面銀牌、3面銅牌,寫下歷年來參加舊金山烈酒大賽的最佳紀錄,也將台灣米製酒形象推向一個全新高度。(編輯:陳慧萍)1140509

飲酒過量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