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損者職場面臨歧視 陽光基金會三商集團助實習就業

顏損者進入職場約5成會面對外貌歧視挑戰,陽光基金會與三商餐飲集團合作推動「職場臉部平權服務計畫」,成功助4名顏損者實習或就職,幫助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肯定自我價值。

隨著畢業季來臨,許多社會新鮮人準備踏入職場。然而,根據陽光基金會2024年顏損者求職經驗調查,超過5成受訪者表示,在求職過程中曾遭遇不友善對待,包括被要求揭示疤痕或胎記等不當提問,顯示外貌歧視在職場中仍普遍存在。

面對外貌歧視帶來的職場挑戰,陽光基金會連續第2年與三商餐飲集團持續推動「職場臉部平權服務計畫」,提供顏損者實習與就業機會,並在今天舉辦記者會。

三商餐飲經理行銷企劃及媒體公關經理洪以倩表示,三商集團9大品牌在全省有約450個通路,目前已經共有4名顏損者以此計畫進入三商集團實習,且其中2人已經轉為正職。他們都十分投入工作,並勇於站在第一線與顧客互動,展現出高度的服務熱忱,至今未曾發生顧客抱怨或誤會。

其中1名因臉部及雙手嚴重燒傷的楊大哥,因復健後恰逢孩子出生,多年來專注照顧孩子,如今隨著孩子長大進入小學,他決定重新投入職場,卻也不免擔心能否順利入職。所幸透過實習機會,讓他逐步重新找回工作步調。

今年40歲的志仁患有動靜脈畸形血管瘤,右臉明顯腫脹,從小即因外貌面對異樣眼光與嘲笑,但他選擇正向面對,從不退縮,更自大學起就陸續在快餐店、澎湖民宿與燒烤店工作,他認為「在顏損者或身心障礙者的身份之前,我是一個人,會上學、會工作、會交朋友,也想好好生活」。

「顏損者需要的不是寬容,而是信任,並以平等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能力、給予自我實現的機會」,陽光基金會倡導組主任莊麗真指出,在與三商集團合作過程中,除協助媒合、提供傷友必要職能治療協助外,基金會也透過「職場臉部平權行動指引」,協助各店主管了解如何與傷友共事。

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陽光盼透過更多企業加入,一同在實踐「尊重」與「多元」的基礎上,打造真正平等、共融的就業環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