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經濟安全危機:技術轉移限制如何重塑全球企業規則


【國戰會論壇】經濟安全危機:技術轉移限制如何重塑全球企業規則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全球經濟安全議題正因地緣政治緊張而迅速升溫。台積電宣布斥資千億美元在美國擴廠,成為這場變局的焦點案例。從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高科技封鎖,到歐盟與日本對關鍵技術的保護措施,技術轉移限制正以驚人速度改變產業格局。這些政策不僅影響跨國企業的運作模式,更重新定義國際貿易與技術合作的框架。從半導體到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已成為國家安全的核心。在此背景下,選定重點對象與企業參與規則制定的趨勢日益顯著,其影響滲透至全球供應鏈與競爭格局。本文將探討經濟安全如何驅動技術轉移限制的成長,並分析其對企業與國際合作的深遠衝擊。


經濟安全與技術轉移的緊張關係


地緣政治下的技術障礙正快速形成。根據日本総合研究所(JRI)於2025年3月21日發布《出於經濟安全考慮,技術轉移限制日益增多》的報告,美國自2018年起通過《出口管制改革法》(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ECRA),針對中國大陸企業如華為實施嚴格技術出口限制。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上的中國大陸企業數量已超過600家,較2018年成長近三倍。這顯示技術轉移限制已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


供應鏈安全的重新定義隨之而來。JRI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因技術限制導致的供應鏈重組成本預估高達500億美元。例如,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晶片出口禁令促使台積電調整生產布局,將先進製程轉移至美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2025年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後,宣布追加千億美元投資,顯示企業正因經濟安全壓力而改變全球分工模式,進而增加成本與不確定性。


選定重點對象的策略轉向


各國在技術轉移限制中聚焦關鍵領域。JRI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美國、歐盟與日本已將半導體、先進製造與量子計算列為優先保護對象。美國2022年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投入520億美元補貼本土半導體產業,並禁止受補貼企業向中國大陸轉移先進技術。台積電的千億美元投資正是對此政策的回應,旨在確保技術優勢並符合美國的經濟安全需求。


企業成為監管焦點。JRI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因違反技術出口管制受罰的企業數量成長約40%。例如,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ASML)因美國壓力停止向中國大陸出口極紫外光(EUV)設備,顯示跨國企業的角色正轉為被動執行者。台積電亦在美國的戰略框架下,成為選定重點對象之一。


不同地區呈現政策差異。歐盟保護綠色技術與生物醫藥,日本則聚焦材料科學與機器人技術。JRI報告提到,2022年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要求企業申報涉及關鍵技術的海外投資計劃,影響約300家本土企業。這顯示各國根據自身優勢制定策略,並尋求國際協調。


企業參與規則制定的新角色


企業正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影響政策。JRI報告指出,2023年美國商務部在制定半導體出口管制細則時,徵詢英特爾(Intel)與台積電意見,其建議直接影響政策寬鬆程度。台積電與川普的會晤不僅是投資承諾,更顯示其在規則制定中的參與度提升,尤其在技術標準與合規要求方面。


遊說與聯盟日益活躍。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2022年成功遊說放寬低階晶片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限制。JRI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全球科技產業遊說支出成長約25%,達每年約300億美元。台積電的千億美元投資也被視為一種策略性遊說,以確保美國政策的穩定支持。


合規成本成為挑戰。JRI報告估計,2023年全球企業因應技術轉移限制的合規成本平均增加15%。例如,一家中型日本材料供應商因《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申報要求,每年額外支出約5000萬日圓。台積電雖具規模優勢,但其美國擴廠亦需承擔高昂的合規與運營壓力。


技術轉移限制的全球影響


創新生態面臨碎片化風險。JRI報告警告,若技術障礙持續擴大,至2030年全球科技研發協作效率可能下降20%。台積電將先進製程轉至美國,可能削弱台灣的「矽盾」角色,導致技術發展雙軌化,影響長期創新潛力。


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技術轉移交易額下降約10%,東南亞與非洲技術獲取成本成長近30%。例如,越南因無法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其電子製造業成長率從2021年的8%降至2023年的5%。這顯示技術限制加劇全球經濟不平等。


通膨與經濟成長承壓。JRI報告指出,2023年供應鏈重組使全球消費品價格上漲約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技術封鎖可能使2025年全球GDP成長率減少0.5個百分點。台積電的押注雖短期內迎合美國需求,但長期或加劇經濟不穩定。


結語


經濟安全引發的技術轉移限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商業格局。選定重點對象的策略顯示各國在技術競爭中的立場,而企業參與規則制定的趨勢反映了產業界對政策影響力的追求。台積電的千億美元投資既是對經濟安全危機的回應,也凸顯其在新規則中的關鍵角色。然而,這也帶來創新碎片化、發展不平等與通膨風險。未來,如何在安全與合作間尋求平衡,將是各國與企業的核心課題。唯有適應並參與新規則的制定,才能在變局中找到生存空間。技術轉移限制的時代已來臨,其影響值得深思與關注。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戰會論壇】中國大陸戰狼外交強勢登場:全球格局將如何改變?


【國戰會論壇】川普打造F-47戰機有陷入軍備競賽陷阱的疑慮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