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就有「艾維尼」!氣象署揭颱風冷知識 1情況恐被永久除名

6年前就有「艾維尼」!氣象署揭颱風冷知識 1情況恐被永久除名
今年第1號颱風今(26日)上午8時生成,名字叫「艾維尼」(Ewiniar)。(圖/氣象署)

[周刊王CTWANT] 今年第1號颱風今(26日)上午8時生成,名字叫「艾維尼」(Ewiniar)。氣象署透露,「艾維尼」由密克羅尼西亞命名,在當地是「暴風雨神」的意思,由於西北太平洋一年平均約有25至26個颱風形成,因此命名列表大約5至6年會用完一輪,就會再重新輪一次,所以2018年也曾出現過名叫「艾維尼」的颱風。

氣象署在臉書粉專「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透露,颱風的名字五花八門,有些是動植物、有些是地名、神話人物、甚至星座等,這些名字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鄰近西北太平洋的14個會員國或地區,每個會員分別提供10個名字,然後集合而成,總共彙整成一份有140個名字的總表。

氣象署提到,每當西北太平洋有颱風形成,就會按照名稱表依序取用,成為新颱風的名字。依據順序,去年的最後一顆颱風是「鯉魚」,所以今年的第一號颱風,就是他的下一家「艾維尼」。由於西北太平洋一年平均約有25至26個颱風形成,因此命名列表大約5、6年會用完一輪,就會再重新輪一次,所以2018年也曾出現過名叫「艾維尼」的颱風。

氣象署補充,當有些颱風為一些地方帶來重大災情,就有可能被永久除名,不再使用,所以它留下的空缺,就會有新的名字補上去,因此這份表裡,每年還是會出現幾個嶄新登場的名字。另外,氣象署預測,「艾維尼」對台灣天氣沒有直接影響,只有週一到週三會間接帶來「長浪」的現象,北海岸、東半部及恆春半島、蘭嶼綠島沿海活動的朋友要注意。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