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埔產業園區環評過關 森林協會質疑:剷除環頸雉棲地另闢給草鴞

環境部環評大會昨(19)日通過高雄白埔產業園區案。外傳台積電1.4奈米廠將進駐的白埔園區,基地有四成範圍森林,是二級保育環頸雉的棲地。森林城市協會表示,環頸雉不會飛,移除森林再種植他處,等於葬送瀕危鳥類,呼籲高市府縮小滯洪池面積,以減少森林破壞。環評大會最終決議通過審查,但要求高市府調整滯洪池位置及形狀,以保留原來林相。






白埔產業園區由高雄市經發局規劃,面積88.7公頃,預計引進半導體產業,現況台糖農地,其中36公頃為平地造林地。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白埔園區森林為環頸雉棲地 市府欲砍樹給草鴞「鳩佔鵲巢」


為滿足半導體業設廠需求,行政院2021年發布計畫,要建立以高雄為核心的「南部半導體S廊帶」(S廊帶)。環境部昨日辦理第27次環評大會,審查位於高雄岡山及橋頭交界處,屬S廊帶的「白埔產業園區」。該園區由高市府經發局規劃,總面積88.73公頃,現況為台糖白埔農場。


白埔產業園區包含36公頃台糖平地造林地,種植2萬6602棵喬木。高市府原先預計移除所有樹木,後經環委建議,決定採不同方式移植或補植。高市府說明,部分樹木將原地保留,部分則會移植到園區內、外;至於不適合移植的樹木,則會製成燃料、菇類太空包、紙漿等,並以1.2倍數量在園區內、外完成補植。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表示,他不反對開發,但開發範圍及週邊調查發現環頸雉、草鴞、水雉、大冠鷲、鳳頭蒼鷹、領角鴞等多種保育鳥類棲息。他強調應以迴避、縮小影響為優先做法,市府卻只打算直接移樹再種,最後只留下0.5公頃森林,「環頸雉不太會飛,(移除森林)等於讓這種極度瀕危的鳥類去死」。


他表示,市府預計將西北側的大片森林改造為滯洪池,並稱要在此營造草鴞棲地。但這等於是直接剷除環頸雉最依賴的森林,另闢給草鴞,根本是「保育的自相矛盾」,且草鴞愛好長草地或果園,滯洪池平時需要除草,也不利草鴞棲息。






白埔產業園區與南部半導體S廊帶示意圖。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昨日赴環境部旁聽高雄白埔產業於圈開發案,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攝影:陳昭宏


市府稱保留綠地連接園區外森林 民眾:留一小塊能復育?


對於民眾疑慮,高市府回應,他們針對草鴞進行了12個月的調查,並未在開發基地內發現草鴞,但有在西北側外圍發現,才會設計滯洪池兼作草鴞棲地。至於環頸雉,高市府則表示西側有設計一塊綠地,可與園區外部森林連接,作為該物種棲息範圍。


莊傑任不滿指出,「留這一小塊真的能復育環頸雉嗎?還是只是樣板說我有保留,環頸雉是死是活都不一定?」他呼籲高市府取消滯洪池,轉為利用廠房或步道下方空間滯洪,避免破壞森林。






高市府表示將保留綠地中的森林,連接外部森林供環頸雉棲息。紅色方框中的綠色條型範圍,即市府所稱綠地,綠地與區外的深綠色森林接壤。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環委邱祈榮坦言,環評初審時多聚焦討論草鴞,大家對環頸雉關注確實較少,希望高市府釐清環頸雉棲地的維護及營造。閉門會議中,則有另名環委進一步提出,縮小滯洪池面積或許能減少環頸雉森林棲地破壞,「任何生物還是要有完整的家才可以躲起來,不然不會繁殖」。


環委決議放行 但須調整滯洪池、保留森林


環評大會最後決議通過該案,但要求高市府應在滯洪量不變的前提下,以保留原有林相為原則,調整滯洪池位置和形狀,也必須補充環頸雉棲地營造的具體規劃、執行及監測作法。


高市府經發局長廖泰祥說明,目前園區正在報編階段,作業完成後就會啟動招商,區內公共建設目標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始施工。被問到台積電1.4奈米廠是否將進駐,廖則不願透露,僅笑笑表示「我們以爭取半導體廠進駐為目標,有跟業者洽詢」。



環境部今(19)日召開第27次環評大會,由環境部長彭啟明擔任主席,會中審查高雄白埔產業園區開發案。攝影:陳昭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