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鳥巢處處有驚奇 荷蘭「羅金巢」記錄30年人類塑膠史

1996年的麥當勞包裝紙、2019年的KitKat巧克力包裝、新冠疫情期間的口罩、2021年的多力多滋玉米片,這些垃圾組成了白冠雞(Eurasian coot)的鳥巢。荷蘭科學家跟著垃圾上的日期線索,抽絲剝繭後發現,鳥巢記錄著塑膠垃圾的痕跡,層層排列,宛若地質學的地層,人類歷史的縮影。






城市地區的白冠雞可能撿拾塑膠垃圾作為築巢建材,讓這些巢穴隨著時間形成多層的結構。鳥巢地點為英國。圖片來源:Oxyman/WikiCommon (CC BY-SA 3.0)


鳥巢窺見人類塑膠史


荷蘭阿姆斯特丹運河沿岸,時常可見一身黑羽毛、擁有獨特白色鳥喙的白冠雞。野外的白冠雞大多用易腐爛的植物來築巢。不過,城市的白冠雞似乎更愛塑膠垃圾。繁殖季節到來時,牠們不僅會用塑膠當建材,還會在舊鳥巢上堆疊新材料,巢穴隨著時間形成多層的結構。


荷蘭生物學家希姆斯特拉(Auke-Florian Hiemstra)的團隊發現白冠雞的特殊偏好,於是在繁殖季結束後,2021年9月起團隊開始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到處找尋廢棄的白冠雞鳥巢。他們研究巢穴裡的塑膠垃圾,從包裝上的製造日期、有效日期或包裝上的廣告等資訊來判斷這些建材的年份。


團隊發現,多數鳥巢的塑膠垃圾很少超過3年,但在羅金運河旁,有一個年代特別久的鳥巢,裡面的材料可追溯到30幾年前,於是將鳥巢命名為「羅金巢」(The Rokin Nest)。






荷蘭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羅金巢。圖片來源:Auke-Florian Hiemstra et al.


三代傳承「羅金巢」


羅金巢有高達635件塑膠,15個新冠疫情期間的廢棄口罩,最底層是宣傳1994年世界杯足球賽的糖果包裝紙。「鳥巢的材料和我差不多年紀,這個發現有些微妙」,希姆斯特拉說。


白冠雞的壽命約為5到10年。研究團隊分析鳥巢不同時期的成分,並以Google街景的歷史影像追蹤巢穴附近的活動後,他們判斷「羅金巢」是至少三代白冠雞的家。


這項研究2月發表在《生態學》期刊。團隊認為,塑膠垃圾可以維持很久,對白冠雞來說,牠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外出尋覓食物、捍衛領域。但是,便利也有代價,舊築巢材料可能成為蟎蟲等有害寄生蟲的溫床,或是增加白冠雞被塑膠纏繞,甚至死亡的風險。


希姆斯特拉說,他不確定為什麼鳥要使用人造材料築巢,有可能是因為材料容易取得,所以就直接用了。紐約州立大學鳥類學家巴達薩(Daniel Baldassarre)指出,鳥會長期重複使用鳥巢,可能因為新巢地點很難找,這也意味著繁殖能力受影響。「從鳥巢能探知的事情遠比想像的更多」。






荷蘭阿姆斯特丹羅金巢中可追溯日期的塑膠材料。圖片來源:Auke-Florian Hiemstra et al.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