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墾丁珊瑚海」活動首登高雄 內政部邀請大家推動海洋保育



「親親墾丁珊瑚海」活動首登高雄 內政部邀請大家推動海洋保育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12)日於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行「114年墾丁珊瑚礁生態保育月系列活動」開幕儀式。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內政部積極推動國家公園淨零排放策略,珊瑚礁是海洋固碳密度最高的物種,保育珊瑚礁對落實2050國家淨零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廣正確的海洋保育觀念,國家公園署每年在珊瑚產卵季(4月至5月間)辦理保育系列活動,今(114)年首度擴展至高雄地區,辦理多個活動如海洋市集、海洋沙龍、科普講座及特展等,希望讓更多國人瞭解海洋生態、環境永續及淨零碳排的重要性,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護海洋行動。


董建宏指出,墾丁國家公園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國家公園,墾丁受惠於地理位置與黑潮流經,孕育出豐富的生物資源,尤其珊瑚礁生態系更吸引眾多國內外潛水愛好者慕名而來。珊瑚礁是海洋生態的重要基石,不僅提供生物棲息環境,也有助於維持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為守護墾丁珍貴海域資源,墾管處長期投入珊瑚礁監測、淨海淨灘及永續海洋資源守護的推廣工作,並與在地社區夥伴攜手合作,讓保育行動能夠持續深化與擴展。



「親親墾丁珊瑚海」活動首登高雄 內政部邀請大家推動海洋保育


董建宏說明,去(113)年8月墾管處成功促成綠蠵龜上岸產卵,儘管孵化時遭逢山陀兒颱風影響,小海龜最終仍於10月順利孵化,期間也與社區夥伴共同護龜巡守,使小海龜回歸大海。在去年陸蟹繁殖季節(每年農曆6至10月),墾管處於台26線執行8晚護蟹交管工作,有效降低抱卵母蟹釋幼過程遭遇路殺的風險。淨海及淨灘方面,墾管處去年分別清除海底2,153公斤及岸際1,800公斤海洋廢棄物,皆為社區夥伴及潛水志工通力合作下的豐碩成果。董建宏邀請大家響應「愛海新生活運動」,期盼透過本次系列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墾丁珊瑚海魅力,在生活中落實愛護海洋行動,共同守護美麗且珍貴的生態環境。


內政部表示,這次活動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珊瑚礁學會及中華民國水中攝影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活動以「親親墾丁珊瑚海」為主軸,包含科普講座、海洋沙龍、海洋生物手作工作坊、親子律動、說故事與有獎徵答,以及音樂表演等豐富活動,希望透過公私跨單位合作產生更多正面加乘效應,以多元互動形式推動海洋與環境教育,讓民眾從多元視角親近海洋,體驗生態奧妙。


內政部指出,「親親墾丁珊瑚海」系列活動自今日起展開,今、明兩天在高雄總圖舉辦活動,並在高雄捷運鹽埕埔站設置「海陸空大進擊-恆春半島的公民科學」特展,展期至5月11日。墾管處也將延續往年在墾丁辦理淨海活動、海洋科普講座與臉書直播珊瑚產卵,在4月26日於鵝鑾鼻舉辦「珊瑚琉光交響音樂會」。更多活動詳情與即時資訊,請關注墾管處官網(網址:http://www.ktnp.gov.tw)或社群平台。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海洋保育署施義哲副署長、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溫館長志宏共同參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