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客委會挖掘地方記憶 搶救家庭錄影帶重溫昔時歲月


高市客委會挖掘地方記憶 搶救家庭錄影帶重溫昔時歲月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因應城市發展與世代更迭所帶來的影響,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託社團法人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辦理「高雄市客庄地方記憶空間專案輔導團」,期望透過挖掘客庄地區的歷史記憶、地景特色與傳統生活空間,推動紀念物與空間的保存、修復與改造,進而建構主題性地景或重塑歷史場景,以保存客庄珍貴的歷史記憶與動人故事。特於114年5月17日(星期六)假高雄市褒忠義民廟辦理「家庭錄影帶修復工作坊」,秉持「自己的錄影帶自己救」精神,鼓勵民眾翻找家中或機構保存的舊錄影帶,在專業講師及助教團隊的指導下,學習錄影帶基礎清潔、修復及數位轉檔技術,共30多人參加。


回顧1980年代起,錄放影機盛行一時,民眾熱衷以Beta、VHS、V8等格式錄製生活點滴,無論是婚喪喜慶、生日派對、小孩成長記錄,或地方社團活動、宮廟祭典,皆透過鏡頭珍藏。然而,隨著科技演進,錄放影機與錄影帶逐漸退出日常生活,昔日影像因發霉、沾黏、損壞或機器老舊無法播放而瀕臨消失,導致庶民記憶與地方文化資產不斷流失。



高市客委會挖掘地方記憶 搶救家庭錄影帶重溫昔時歲月


工作坊邀請台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理事長暨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井迎瑞教授專題演講「影像與族群記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吳永毅兼任助理教授說明「搶救家庭錄影帶也是文資保存運動」。下午則進行錄影帶修復技術講解與實作,並於活動尾聲舉行學員修復成果的「世界首映」,由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暨成大台文系教授鍾秀梅,與井迎瑞館長共同進行首映座談,以重溫昔日歲月、重拾家族記憶。學員看到自己30多年前的結婚影片,或是小時候記憶中爺爺的慶生畫面,還有民國80幾年的義民廟傳統慶典,都非常感動。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表示:我們透過家庭錄影帶的修復,轉成數位檔,可以保存早年的常民生活記憶,這樣的文化記憶,才不會造成歷史的流失,避免後代子孫還要重新拼湊幾個世代以前的生活圖像。她也指出,「高雄市客庄地方記憶空間專案輔導團」於今年已辦理過多場居民說明會,未來期望爭取中央經費,修復高雄唯一在美濃的保甲會館,讓早年的生活風貌、宗教習俗與歷史故事風華再現。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