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品牌為何紛紛上市櫃?哪5大目標吸引餐飲股進入資本市場?
築間餐飲集團通過櫃買中心審議其上櫃案,推估最快今年Q1可望順利上櫃,算是餐飲集團又一個進入上市上櫃等級的品牌,從資料來看築間公司是以自有品牌經營連鎖餐飲門店,送件時股本約逾4億元,年營收預計達60億元。事實上築間近年來持續佈局海內外市場,香港、日本分店接連開幕,旗下品牌擴增至13個,海內外門店總數約200家。
2024年餐飲股開始興起IPO浪潮
另外也是2025年登錄興櫃的連鎖早午餐業者Q Burger,以及2024年陸續上櫃的,包含擁有知名餐飲品牌「段純貞」及「京都勝牛」等的王座、以牛肉麵起家的老牌餐飲三商巧福母公司三商餐飲、以大戶屋為主力品牌的全家餐飲、代理TGI FRIDAYS的開展餐飲集團。
連鎖早午餐業者Q Burger於2025年1月登錄興櫃,目前全台總店數超過370家,目標在2025年達到500家,展現其快速擴張的野心。王座旗下有5個餐飲品牌,涵蓋台日韓三國餐飲文化,台灣直營家數54家以及香港、美國等海外地區授權經營家數共計10家,以直營、加盟與海外再授權的多元營運模式,發展多角化營運策略。全家便利商店轉投資的全家國際餐飲旗下擁有大戶屋、bb.q CHICKEN以及沃克牛排等品牌,採多品牌連鎖發展策略,跨足日、韓、燒肉和牛排等領域。
三商集團旗下的三商餐飲透過多品牌策略擴大規模,進一步鞏固其在餐飲市場的地位。開展餐飲集團包含代理TGI FRIDAYS及Texas Roadhouse,位於香港的自有品牌Dan Ryan's Chicago Grill 芝加哥美式餐廳與Amarioni’s New York Italian Restaurant & Café 紐約創義料理,將啟動併購美式料理品牌Salt & Stone,另也全力發展自創品牌LillA的展店。
回顧2024年餐飲股的IPO浪潮就已經開始,此外其他知名餐飲集團如饗賓集團,旗下品牌包括饗 A Joy、饗饗、旭集、饗食天堂等共10品牌,預估營業額可達到110億元。也計劃在2025年遞件申請登錄興櫃,為進入資本市場鋪路。其他知名餐飲如85度C旗下的這一鍋餐飲集團、直營連鎖的樂多多集團,也積極壯大品牌及營收規模,剛併購雙月的迷客夏,則將目標鎖定2027年啟動掛牌計畫。
但是也有品牌的上市計劃未能如期推進,如路易莎咖啡原計劃於申請上櫃,但在該年宣布撤回申請。當時我也分析過,撤件原因可能包含財務或營運狀況需調整,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改善財務結構或營運模式。或是內部策略調整,公司可能重新評估上市時機,選擇等待更有利的時刻進行。當時路易莎強調,公司所有營運活動均照常進行,財務及營運狀況穩定,未來將視情況再行申請上櫃。
上市櫃帶來資本與資源 品牌有五大運用目標
這波餐飲業的上市上櫃潮,反映出台灣餐飲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業者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透過進入資本市場,這些餐飲品牌期望募集更多資金,提升品牌知名度,並加速市場擴張,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之前因為協助過一些上市櫃公司,就曾分析餐飲集團上市上櫃的原因,有以下五大目標。
一、強化品牌與行銷力
上市上櫃餐飲集團通常會被視為規模大、經營穩健的企業,其品牌公信力和消費者信任度大幅提升。上市過程中的媒體關注度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上市後需要符合財務透明與公司治理規範,促使舊品牌改進管理體系,提高運營效率,穩健的經營表現不僅能增強投資者信心,也能進一步吸引消費者。通過推動品牌轉型與再造,上市上櫃公司的品牌形象及市場行銷策略,能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
二、資本應用更為靈活
上市上櫃能快速募集資金,用於連鎖店面的擴張,這對於需要快速搶占市場的品牌尤為重要,相比依靠內部資金,上市上櫃能減少資金壓力並提高擴張速度。資金可用於門店改造、數位化轉型以及提升服務質量,從而改善消費體驗。餐飲品牌通常需要持續投資以保持市場吸引力,例如推出新菜單、優化供應鏈等,上市上櫃帶來的資金能支持這些投入。連鎖經營的規模效益對供應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上市上櫃公司可投資於供應鏈技術與物流基礎設施,提高配送效率與成本控制能力。
三、招募人力與留才較為容易
缺工潮導致餐飲業必須思考人力缺口,包含畢業生更相信進入上市上櫃公司較為穩定,薪資福利也可能比較有發展,以及後勤部分為了減少人力而興建中央廚房,也需要龐大資金。在留才方面,公司可提供股權激勵,吸引高階管理人才及核心員工加入,員工也能有機會在認真工作的表現後,獲得配股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四、爭取加盟主機會增加
上市上櫃帶來的監管與透明度要求,推動品牌建立更完善的標準化運營流程,確保連鎖店品質一致性,以及提升加盟主的信任。因其品牌影響力與穩定性,投資者對上市品牌的財務穩健性有更高信心,加盟意願也相應提高。上市上櫃後募集的資金可用於完善加盟支持系統,包括培訓計劃、行銷推廣和營運指導,幫助加盟商在市場更好的發展。也能投入更多資金於數位化技術,包括POS系統、顧客管理系統和線上點餐平台,進一步提升優化連鎖經營效率。
五、國際化更有談判籌碼
餐飲品牌進入國際市場需要大規模的資本投入,上市上櫃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募集大量資金用於國際市場的開拓,包括市場調查、品牌推廣和新門店開設。同時上市地位增加了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有助於與當地合作夥伴建立信任關係,國際投資者和加盟商更傾向選擇上市品牌,降低進入市場的風險。
上市櫃的挑戰與機會 品牌需慎重評估
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上市上櫃能提供更多資金與資源,餐飲集團在選擇上市或上櫃前,還是需評估自身條件與市場環境,確保有充分準備以應對資本市場的挑戰。持續創新、穩健經營是上市成功的關鍵,亦是品牌實現長久發展的基石。餐飲業者在申請上市或上櫃過程中,需考量多種因素,包括公司內部準備、財務狀況、市場環境等,任何環節的變化都可能影響最終決策。
若公司已具備穩健的盈利模式與品牌影響力,且有明確的資金使用計劃,上市上櫃將是一個有效的資源整合與擴展方式,其中王品集團和瓦城泰統,就常被當作餐飲業上市上櫃的參考指標。新上市上櫃業者的特性在於連鎖複製的營運模式,加上台灣及海外市場的發展期望,營運規模與獲利能力跟傳統的餐飲業模式已經大不相同。
上市上櫃對餐飲集團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需要審慎評估公司的發展階段、資本需求、市場競爭力與長期戰略。若公司仍處於初創或穩定成長階段,應警惕上市上櫃帶來的財務與經營壓力,畢竟如果業績表現不佳,股價讓投資人失望,或是衛生等問題出現,也會被更嚴格的檢視,都是經營團隊要有所應對準備的面向。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三軍未發,糧草先行,餐飲集團上市上櫃潮的5大目標》】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餐飲業者為何紛紛走資本市場上市上櫃?從營業額規模排行日本餐飲界第3的這家業者探索動機!
▶全家餐飲估11月中旬上櫃、旗下4大品牌預計3年內展店百間!如何以多元策略持續主攻「日常食」商機?
▶9月上櫃的王座如何把杏子豬排、橋村炸雞做到代理規模贏過原品牌?總座親揭3大加值心法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