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特展登場 跟著引路人踏出臺灣文化的故事與感動!
【 大成報記者吳非羽/臺中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辦理「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特展」,11/8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熱鬧開幕。近年經由在地資源盤整與人才培育及匯聚共識,逐步「由下而上」萌發出5條試行路徑,包括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及產業文化資產的礦業、糖業、林業與水文化路徑。這次透過沉浸式展演體驗,除了呈現「文化路徑」的核心價值,也邀請社會大眾用五感來開箱一趟「超時空旅行」!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表示,如果說歐洲的「朝聖之路」是訪歐必遊的文化之旅,那麼希望這次推出的第一波5大試行路徑,也能成為象徵臺灣歷史深度與人文厚度的必遊文化里路。
這次展覽猶如5條路徑大會師,以根植臺灣土地的「產業」及「族群」為主題,盤點相關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梳理人與場域之間的互動與關係變遷,整合出具有主題性且能凝聚社群共識並永續經營的文化路徑。
循著路徑,將會發現說故事的起點─「錨點」、故事裡的角色─「場所點」及故事裡的綠葉─「服務點」(例如餐飲等服務設施)。讓大家不再只以單點、單一視角來「到此一遊」打卡上傳,而更能感受深刻的線性與全面的文化網絡連結。
更特別的是,該展以「超時空旅行社」為概念,在5大文化路徑的「引路人」帶領下,觀眾坐上時光機出發,穿梭歲月、探究文化場域的滄海桑田,傳遞以「人」為本所構築的美麗故事。
2021年由文資局正式推展「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強調以臺灣史觀的視野來串連文化資源,再以文化敘事與當代應用的手法,地方參與及專業陪伴的實踐,逐步打造體現臺灣獨有文化特色。
5大主題的引路人皆從自身經驗出發,讓觀眾透過情感的共鳴,體會文化路徑中沉澱的深厚文史底蘊。例如,「水文化」由股長陳豔星帶路,從其日復一日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歲月,看水和在地發展密不可分的關係。
「糖業」由蒐集了一火車糖鐵車票的資深鐵道迷許乃懿醫師帶路,在車票所透露的往來移動中,了解糖業的系統與發展。
「礦業」由精神領袖礦長周朝南帶路,從他所見到的礦工遭遇、帶出礦工人生和礦工家庭的悲喜交織。
「多元族群」由游永福老師帶路,透過他對應百多年前湯姆生留下的照片所拍攝的現況照,不僅追尋歷史、也重新連繫起族人跨越百年的原鄉記憶。
「林業」由郭盈良老師帶路,看教科書上的阿里山檜木產業鏈如何能成為臺灣、亞洲、甚至是世界共同的記憶。
在展示手法上,展館入口意象即已運用一列承載臺灣過去經濟奇蹟的記憶列車「糖鐵-礦車-森鐵」,揭示了5大路徑的代表性元素。
同時從踏進「超時空旅行社」的那一刻起,便會發現裡面的套裝行程完全跳脫單純的物件介紹,如同每一文化路徑皆有引路人帶領。
展示也強調以物件為引,帶出使用物件的「人」,以及人所留下的記憶故事,呼應「以人為本」的國際遺產保護趨勢。
觀眾透過展覽走訪文化路徑的風景,聆聽引路人與路徑夥伴的故事;在展覽尾聲,藉由沉浸劇場及互動設計,讓觀眾挖掘自身的文化記憶,鼓勵人們從聽故事的人成為說故事的人,繼續將文化記憶分享出去。不僅是傳承、還可建構起更具體的臺灣文化面貌,做為臺灣與世界互動的文化語言。
歡迎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及所有舊雨新知,走進臺灣文化脈絡,一同探索臺灣動人的文化路徑!
「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特展」
展覽時間:
113年10月31日至114年6月1日(09:00-17:00開放,週一休館、免費參觀)
展覽地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藝文展覽館AB棟(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記者:大成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