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藝術家林怡平用光束照亮洛杉磯 反思偉大當代意義
台灣藝術家林怡平今天用一具82年歷史的古董探照燈,以相當於2000萬個燈泡亮度的光柱,照亮洛杉磯夜空;她說,這件裝置藝術要反思「偉大」的意義。
這件作品名為「最偉大的世代」(Greatest Generation)由林怡平與洛杉磯當地的藝術家霍爾(Evan Curtis Charles Hall)共同創作,透過一座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碳弧探照燈,思考當代議題。
31歲的林怡平來自台灣,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學士、賓州大學跨領域藝術碩士,曾於2022年獲得文化部補助在洛杉磯的18街藝術中心擔任駐村藝術家。
洛杉磯正遭逢野火重創的艱難時刻,今天晚間這一道來自銀湖區(Silver Lake)直衝天際的光束,頗有「希望之光」的意涵,不過藝術家卻對作品的意義保持開放的態度。
霍爾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這件作品在探討一個物件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同的情境下改變了意義,例如這是一座二戰時期的探照燈,設計用在戰爭,但後來在好萊塢,這樣的探照燈用在廣告宣傳,告知人們重要的首映或名人活動。
這座探照燈製造於1942年,已經有82歲,是洛杉磯地區唯一良好保存的碳弧式探照燈,意即它並非使用燈泡發光,而是將兩根碳棒通電,靠近時產生類似焊接時的弧光。在雷達普遍使用前,這種地面的探照燈是重要的防空設備,用來防禦敵機。
林怡平表示,在歐洲,探照燈被視為戰爭與創傷的象徵;但在美國,由於戰爭並未直接發生在本土,探照燈反而用於慶典,與好萊塢連結在一起。一個物件因為不同的情境,承載了相互矛盾的意義。
作品名稱叫做「最偉大的世代」其實帶有反思意味。林怡平表示,這座探照燈來自二戰時期,在美國經歷過二戰和大蕭條時代的人被稱為「最偉大的世代」,作品以此命名是希望反思「偉大」的意義,藉此看待當代的挑戰。
林怡平說,跟「最偉大的世代」相似,當代同樣也是變化劇烈的時代,特別是最近美國新任總統就職、洛杉磯遭逢野火災情等事件。
她說,作品的概念在野火發生之前就已經完成,或許人們在現在災情之後的洛杉磯,會將它視為「希望之光」,但她更希望作品的意義保持開放。
林怡平說,作品真正想要探討的是「我們同樣處在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這讓我們思考,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可以掌握的是什麼,我們可以靠自己雙手改變什麼」。
這件作品名為「最偉大的世代」(Greatest Generation)由林怡平與洛杉磯當地的藝術家霍爾(Evan Curtis Charles Hall)共同創作,透過一座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碳弧探照燈,思考當代議題。
31歲的林怡平來自台灣,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學士、賓州大學跨領域藝術碩士,曾於2022年獲得文化部補助在洛杉磯的18街藝術中心擔任駐村藝術家。
洛杉磯正遭逢野火重創的艱難時刻,今天晚間這一道來自銀湖區(Silver Lake)直衝天際的光束,頗有「希望之光」的意涵,不過藝術家卻對作品的意義保持開放的態度。
霍爾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這件作品在探討一個物件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同的情境下改變了意義,例如這是一座二戰時期的探照燈,設計用在戰爭,但後來在好萊塢,這樣的探照燈用在廣告宣傳,告知人們重要的首映或名人活動。
這座探照燈製造於1942年,已經有82歲,是洛杉磯地區唯一良好保存的碳弧式探照燈,意即它並非使用燈泡發光,而是將兩根碳棒通電,靠近時產生類似焊接時的弧光。在雷達普遍使用前,這種地面的探照燈是重要的防空設備,用來防禦敵機。
林怡平表示,在歐洲,探照燈被視為戰爭與創傷的象徵;但在美國,由於戰爭並未直接發生在本土,探照燈反而用於慶典,與好萊塢連結在一起。一個物件因為不同的情境,承載了相互矛盾的意義。
作品名稱叫做「最偉大的世代」其實帶有反思意味。林怡平表示,這座探照燈來自二戰時期,在美國經歷過二戰和大蕭條時代的人被稱為「最偉大的世代」,作品以此命名是希望反思「偉大」的意義,藉此看待當代的挑戰。
林怡平說,跟「最偉大的世代」相似,當代同樣也是變化劇烈的時代,特別是最近美國新任總統就職、洛杉磯遭逢野火災情等事件。
她說,作品的概念在野火發生之前就已經完成,或許人們在現在災情之後的洛杉磯,會將它視為「希望之光」,但她更希望作品的意義保持開放。
林怡平說,作品真正想要探討的是「我們同樣處在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這讓我們思考,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可以掌握的是什麼,我們可以靠自己雙手改變什麼」。
- 記者: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23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