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春風都作花/張勇
——讀李煥有《玉笛春風》
張勇
明代劉菘有詩雲:“誰吹玉笛春風起,千桃碧樹都作花”,這樣極富詩情畫意的詩文境界,在當下這個極為注重效率和金錢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很難覓到。
《玉笛春風》,是李煥有這位極具才華的共情者、體悟者,用悠揚的笛聲呼喚來了拂面而過的春風,回想之前路過時,那滿樹碧波蕩漾的桃葉也被眼前五彩繽紛的花海籠罩了,成片成片的桃林桃樹都開花了,五彩繽紛的花兒無不讓人心生喜悅、起伏動盪,跳躍在心扉間,舞動在字裏行間,洋溢著一個文人學者獨有的情懷和胸襟。
閱讀、品評李煥有《玉笛春風》就能給你帶來這樣的感受,讓我們得以在其飛揚的詩文沉潛遨遊中得以慰藉疲憊不堪的心靈,生騰出種種不可遏制之自由翱翔的精神空間,從而滿足於對美好事物的渴求和憧憬。
劄記遊記筆記融為一體,以故事貫穿起來,優美的旋律,沉吟不絕於縷的哲思,絲絲縷縷時不時觸發作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思古之幽情,都注入到一篇篇短小精悍同時也不乏詩意盎然春風拂面的狀物抒情之文字之中。
《大禹魂》當作者面對著萬安山、伊川江、禹宿穀堆、大禹像,由遠古之洪荒時代到現在的江河萬古流,一幀幀畫面迎面撲來,大禹的密碼在民間——剔去肉,骨成剛,就成神,這難道不是中華民族的一座精神燈塔?!大禹在前,儒釋道形成於後,應該是大禹的思想影響了老子孔子等後世先賢,才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這才是大禹之魂呀!
《賓陽洞前思善惡》更有對人性善惡的深度拷問,賓陽南洞是唐太宗第四子李泰為生母長孫皇后冥福而造,作者不由自主地感喟:“李泰是何等地孝!”然而,李泰犯了一個大錯誤,為謀太子位,大善變為大惡,逼迫太子李承乾、恐嚇弟弟李治,最終走向人生的覆滅和無常。作者由歷史到現實,由古人到今人,無不具有諷諫之意義,讓人頓悟自省之。
其次,鄉野之美的由衷讚美和由內而外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在作者筆下更具韻味、情思和詩情畫意,更是一幅幅絕美的富士山居圖、山村風俗水畫。葦園村、馬寨村、萬安山……傾注於字裏行間,更顯得風行水上、漫天飛雪,深情款款漫敘著對故土家園的深情摯愛以及拳拳稚子之意。
《故鄉,睡夢香甜甜》由深入民間神話傳說大禹入手:“夏禹仰望萬安山,心裏暗暗祈禱洪水儘快退去……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水上漲,腳下的石塊隨之增高,洪水退去,自己腳下的石塊變成了一座小山,向東南方向望去,陽光照在一片蘆葦叢上,就對手下人說,那就叫葦園吧”,葦園村由此而來。
作者寫故土家園,能談古論今,風趣幽默,寫意狀物境界全出,一幅筆墨兩處閑情,桃花朵朵,讓人流連忘返。故事和現實結合,神話和精神齊飛,時時處處都顯出作者的匠心和別致。類似這樣的文章,像《拜謁萬安山》《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甘棠樹下思召伯》無不讓人動情動容,誘發對天地萬物的思考和沉思,更格外激發起對故鄉的熱愛和眷戀。
最讓人感佩的是“幻遊時空”之篇章。作者由一草一木,一水一山,一人一事,一傳說,一民謠,一生活瑣事,一行一言……都演繹為豐沛的歷史文化內涵或者是亙古不變之道德文章,最終形成自己的言說體系,文章架構,精神寄託,更是一筆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心間。諸如《善良是一種選擇》《煎熬,人生的學費》《黑暗,不是生活的常態》《“半飽”的智慧》《社會需要“信球”的人》,這些文章以故事入,以人生出,時時處處顯露出作者飽經生活的錘煉得出的肺腑之言,可謂直言、諍言,值得世人警醒。
玉笛春風都作花,何人不起故園情?讀李煥有之精美文字,時不時會勾起你對故園深深的情愫,在共情中激蕩起絲絲的漣漪,久久滌蕩我們的心胸,盤桓不已。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