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德政」未解民憂何來滿意/康寳川
康寳川(自由撰稿人)
520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宣示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在執政滿百日(27日)當天,賴總統在社群平臺發布「賴桑與我」動畫特別篇表示,「未來很多個100天,也都會懷抱勇敢堅定、永不放棄的精神勤奮打拚」,片尾,賴總統攜手百工百業,以「能為一個民主、和平、繁榮的國家服務,是他畢生的榮幸」之言打動人心。顯然,賴總統並未忘記來時承諾,但是,台灣「民主、和平、繁榮」並非僅靠自詡,而靠民衆口碑。
於是,執政百日之期,島內出現幾份民調,皆是大讚賴總統滿意度創下新高,可與百日民調形成反差的是,20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對總統聲望的調查,結果是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從5月58%一路下滑到8月46.8%,三個月鐵粉流失206萬人。不同機構對賴總統的民調,大相徑庭,放在一起看,就成了前後7日,滿意度從穀底到新高,簡直神速,難怪社交平臺網友諷百日民調,「可以不要造神的報導嗎?可以實際給我們一些利好的政策嗎?」。
不怪網民有此質疑,賴總統的「百日德政」政績中,高房價、電力缺、用工慌、少子化、電詐升、交通亂這些民衆關心的一系列民生問題,試問是哪一件解決了,又有哪一件緩解了,或是提出切實可行之策?
百日以來,賴總統打造的台灣「民主、和平、繁榮」,民衆聽到、看到以致能想起最多的或許是,國會改革一事,立法院內,執政黨和在野黨上演全武行,民主議政變成拳打腳踢,立法院內爆發數起肢體衝突,執政黨、在野黨立委紛紛掛彩。立法院外,青鳥飛出,集結十萬之眾施壓在野黨,國內國際皆「看見台灣」之亂,朝野對立,社會撕裂。賴總統就職時曾說「政黨在競爭之外,也應該有合作的信念,國家才能踏出穩健的步伐」。可民衆只見競爭,未見合作,甚至未見相互和解之勢,一個個立委互斥對方「薪水小偷」,執政黨稱反擴權是為民,在野黨稱改革是為民,各執一詞,但那些福國利民的法案,國計民生的政策卻是實實在在被耽擱。
再來説一說「和平」,眾所周知,今年兩岸發生了兩起海上爭議:2月14日中國快艇在金門海域翻覆造成2名中國人死亡,7月2日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疑涉非法越界捕撈遭中國海警押至福建泉州。從兩起事件看,民進黨扮演的都是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的角色。賴總統上臺以來,除了國民黨與大陸存在對話和交流,民進黨與對岸處理問題,幾乎就靠隔空喊話。北京也不再抱有幻想,在內外都加強宣傳要「嚴厲打擊台獨份子」,甚至跨過台灣,要行「懲獨22條」。這點已經預示著,民進黨作爲執政黨與北京的對話協調幾乎不可能,台灣的和平只能依靠防衛、依靠武力威嚇、依靠民間自己釋放的善意。但是,這樣做的隱患在於,台灣在中美之間戰略迴旋的餘地縮小。美國德州的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分析認爲,未來北京政府更可能會「跳過台灣來處理台灣問題」:「你台灣政府要這麼強硬的話,我就跟你的大哥美國談就可以了」。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台灣的命運很難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賴總統承諾的「和平」,就會變成國防預算提升,加購軍備,無法斷供的保護費,而這些金源,將會出自每一個台灣人的口袋。
再有,台灣的和平,需要台灣的繁榮支撐,但是賴總統上臺以來推出的經濟、能源政策,卻多給人華而不實之感。去年8月力推的「新青安」政策,目前看來,適得其反炒熱房價,政策前松後緊,政府管控和調控力度跟不上,炒房客屢禁不止,房市套牢年輕族群。更打擊台灣繁榮的是,賴總統的「第二次能源轉型」聲稱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加速開發更多再生能源。但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僅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8%,距離政府設定的2025年20%的目標依然遙不可及。頻繁的停電事件和屢屢上漲的電價讓民衆苦不堪言,台灣繁榮倚靠的半導體、AI等產業也因電慌備受影響。放眼世界,日本和歐盟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紛紛重啟或增加核能發電,但賴總統依然在核與非核之間舉棋不定,從選前「任內將不打算延用核電」到選後「未來三接、四接或核電廠延役問題可進行討論」,能源佈局走一步看一步,讓投資者望而卻步,這些充滿不確定性的施政,不知要把台灣的未來導向何處。
賴總統與在野黨鬥法之時,雷厲風行,協行政院、監察院、民進黨立院黨團相繼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殺伐果斷,戰鬥力驚人,展現了民進黨前所未有的齊心協力,但對待民生施政執政怎就如此怠慢,「百日德政」朝野對立、兩岸冰封、未解民憂,賴總統承諾台灣的「民主、和平、繁榮」目前來看依然是海市蜃樓,民衆如何滿意?(照片資料照)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