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片玉米地/賈方團

老家那片玉米地/賈方團

賈方團

多年前就策劃過,待自己退休時,就遠離城市喧囂,歸隱田園,過一種耕讀漁樵的農家生活。沒曾想,這種田園生活在今年就已經早早上演了。

我的老家位居魯南一處農村小鎮。這裏山清水秀,風光宜人,土壤較為肥沃,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等農作物。在老家生活了30年,對村子裏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今年開春時,我和妻子就早早把老家的二分農田深耕、細挖、翻土、整理一遍,準備種一些早春玉米煮著吃。於是,在母親那裏找來了鐝頭、抓鉤、鏟子、鐮刀等農具,購買了白、黃、花等三色玉米種子和肥料,找來了透明手套、小紅桶、鐵勺子,準備等待一場春雨降臨後,就開始播種。可誰知,一等就是三個多月,碰到了幾十年不曾遭遇的乾旱天氣。待到6月初芒種時節,田地裏的小麥都已收割完畢,天空中仍然未降半點雨滴。鄰居們有的抽水潑地,有的拉水到田邊,已陸續開始播種玉米了。我們這塊田地面積小,又地處半山腰,抽水上不去,挑水無處挑,只能先播種,再等待下雨吧。著實體驗了一回農民“靠天吃飯”的境遇。

一天淩晨,我和妻子早早起床,簡單吃了點早飯,帶上所用物品和種子肥料,驅車奔赴老家農田。由於村道狹窄,有一段小路需要步行。到達地裏後,東方才剛剛露出一片魚肚白。測算完行距、株距後,我倆就開始挖坑、施肥、播種了。大早晨的,天氣異常酷熱,幹活不到二十分鐘,就已揮汗如雨,衣服也全部濕透。於是就放慢速度,一邊擦汗,一邊喝點水補充體力,然後再一鼓作氣,繼續播種。分開施肥後,我用鐝頭小心翼翼地去掩埋土壤。經過一番勞作,竟然用了整整兩個小時,二分地的玉米終於播種完畢。

又過了一個多月,暴雨才姍姍來遲。7月初,驚奇地發現快要乾枯的幼苗在前期雨水的滋潤下,竟然慢慢開始返青,遠遠看去翠綠一片。我們非常驚歎玉米苗極其頑強而又旺盛的生命力。我倆把玉米苗全部追肥一遍,然後鋤草、培土、扶苗,以便留給它更多的生長空間。對於未曾發芽的土坑,又重新進行補種。一周後前去查看,發現本次播種發芽率接近100%,幼苗都是兩棵兩棵地競相生長,看到整塊地裏土肥苗壯,我和妻子內心非常欣喜。之後,每過個十天半月的,就去地裏鋤草、施肥、堆土固苗,在靠近地壟邊緣深挖了一條排水溝。不知不覺間,玉米秸稈已長到一人多高,開始出天纓、授粉、結胡了。然後經歷了長時間高溫酷暑和幾場酣暢淋漓的大雨灌溉,馬上就到採摘成熟玉米穗的收穫季節了,這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先把首批播種已成熟的玉米穗掰下來,裝了滿滿兩大編織袋子帶回家。剝下外層玉米皮,再一根一根地摘下多餘鬍鬚,看到顆粒飽滿而又金燦燦的玉米穗,成就感油然而生。煮熟後品嘗時,感到既脆又甜,味道香噴噴的,全家人啃著啃著都露出了欣喜地笑容。吃著自己種的玉米,品味著豐收帶來的喜悅,那種愜意簡直賽過活神仙呀。

至此,每隔一到兩周時間,我和妻子就會利用閒暇時機到那片玉米地裏採摘。精挑細選之後,每次都能掰掉幾十穗鮮嫩帶須玉米。我們或用塑膠袋、手提包,或用編織袋裝起來,紮上袋口,手提肩扛,沿著崎嶇的羊腸小徑,運到一公里之外的大路上,塞到車裏。再把幾個空皮桶灌滿山泉水,車子後備箱基本上就滿滿當當了。在鄉村小路上,聽著熟悉的老鄉,眉飛色舞地聊著全村人的家長里短,我仿佛又回到了令人神往的童年。

回到家,我倆趕緊對所有玉米穗進行“深加工”。我負責剝掉外皮,摘去龍須,妻子負責用菜刀削掉殘留部件。不一會兒,黃澄澄的玉米就堆成了小山,冰箱裏垛得箱滿為患。我倆合計著,把未曾剝皮的玉米裝好,或十穗、或八穗分送給幾位同事和好友,讓大家也分享一下我們的勞動果實。好友們在品嘗玉米後都豎起了大拇指,紛紛讚歎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甜的玉米,遠遠勝過市場上兜售的棒穗。他們又回贈了葡萄、核桃、石榴等鮮果。其餘的玉米棒穗完全成熟後,在老家曬乾嗑淨顆粒,加工成玉米麵,留作做飯熬粥用。灑下辛勤汗水,幾多付出,春華秋實,終獲累累碩果。在那片玉米地,通過全過程播種管護採摘,讓我們體驗到了勞作之樂趣。也給同事們分享了豐收的喜悅,拓展了幸福感輻射面積,無形中也播下了友誼的種子,更加深了與同事、好友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一份耕耘,多份收穫。播種希望,獲取碩果。普普通通的幾穗玉米凝聚了全部辛勤汗水,竟能為和友人們聯絡感情的紐帶,這是我和妻子始料未及的,老家那片玉米地功不可沒。只有辛勤付出,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種地和幹事創業又何嘗不是一個道理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