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生活的藝術命題/張勇

——解讀楊維永小說中的鄉村振興故事
張勇
對於當下鄉村生活的文學命題,在每個作家的筆下都有不同的個性闡釋,更進一步地說,構建一個栩栩如生又充滿“滋味”“格調”的文學世界需要自我意識的確認和主體性的主動自覺選擇,所有這些都需要以文學的形式,講述一個有意味的故事。
楊維永筆下的《鄉村會計》一如既往重視敘述形式和人事的對照關係與文本生成意義,構成了獨有的中短篇之文體風格,在布托爾看來,敘述方式決定了我們看到的現象“不同的敘述形式是與不同的現實相適應的”,因而“新的形式一定會揭示出現實裏面新的事物。”
《鄉村會計》為我們講述了李安章和侯來福兩個具有鮮明對照意義的農民會計形象。侯來福和比他小七八歲的返鄉初中畢業生張婉潔在河口村大生產勞動中,互生好感,暗生情愫,主動幫著剛下學的張婉潔完成了“河上岸二深地挖大寨溝”的土方任務,因為侯來福家的地主成分問題,作為村裏婦女隊長的張婉潔母親大鬧侯來福家,主客觀形勢逼迫侯來福只得南下湖北背井離鄉。
張婉潔她媽經過此事之後,也覺得沒有面子,就拖關係讓自己的姑娘“到鎮北街代銷點當了名助理代銷營業員”,碰巧的是,張婉潔遇到了她的同班同學張東,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並且情投意合,然而張東的父親和張婉潔的姑父不是一個派系的人,真是針尖對麥芒,當張婉潔的姑聽說這回事之後,一蹦三尺高,再次拆散了這一對有情人:“兩次的婚事失敗……張婉潔精神的防線幾乎頻臨崩潰到了邊緣的地步。”
“反轉——翻轉——再反轉”的情節小說模式也是楊維永小說的生活底色,與其說是作家主觀運思的特點和構思的匠心獨具,不如說是作家深厚的生活積累所致,是經歷過人生的各種挫折和困境之後的一種無奈表達和藝術闡釋。
楊維永筆下的人事小說就是這樣,如果你深入進去後,會發現表層結構背後的深層結構,表層結構是現象;深層結構才是作家悲憫的人文情懷表達和藝術深意的營造,構成了楊維永對小說、對文學以及對現實、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廣度和深度。
張婉潔媽不得已請來了與自己要好的媒三嬸賓客相待,媒三嬸出於感恩把自己的外甥生明介紹給了張婉潔……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生明遇上了剛剛中專畢業來實習的女學生,移情別戀。婉潔再一次痛徹心扉,徹底絕望的她一氣之下喝下一瓶安眠藥。經過多次劫波的婉潔“不得已和大自己二十多歲的呆板小組會計李安章完了婚。”
“反轉——翻轉——再反轉”的情節小說模式再次上演,李安章做村裏的會計,經過四清運動,“因為那兩毛錢的賬沒有和保管員對準”,差點丟了命,這讓他後來想起來仍心有餘悸。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後來不得已南下湖北討生活的“流躥犯”侯來福,慢慢竟然混上了班頭,再後來戲劇性地當上了村裏的小組組長兼會計,他利用職務上的方便“先是翻新蓋起了兩幢臨街高樓門面房,接著又建了一幢下五上三的小別墅,他還養起了一個小二奶……”
一個兢兢業業,一個貪污腐化,兩種人生兩種命運竟然戲劇性地上演:李安章瘋瘋癲癲,雖仍然堅持上訪,但毫無效果;侯來福吃喝玩樂、貪污腐化,卻有驚無險,這上演了一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人生。然而,出乎意外的是,“侯來福是在晚上非法采賣沙子時被縣掃黑除惡辦抓走的,審訊中,正打歪著地露出了貪污腐敗的現象……”這自然又以一個反轉,讓讀者在沉思中再次墜入對人生、社會的思考之中。
這樣的收束,倒有了喜劇的效果,頗有歐·亨利小說的特色。看/被看,隱藏在小說背後的是作者悲憫的看,從而使小說具有了多重審美意蘊和內涵。這也許就是作家的立意旨歸吧,一種詩性的棲居,一幀文化的歸鄉圖,一幅精神的歸鄉畫,這一切皆可歸為“情緒的體操”之審美藝術關照。這讓《鄉村會計》在某種意義上呈現出文學化的一些本質特徵來。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