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以前沒米酵菌酸中毒?毒物專家曝原因

為何以前沒米酵菌酸中毒?毒物專家曝原因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圖/記者呂炯昌攝,2024.03.29)

[NOWnews今日新聞]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引爆食安風暴,台北市今日又增加3例,總計14例,衛福部昨日公布在第一位死者身上驗出「米酵菌酸」,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下午也出席北市記者會對民眾釋疑,他說,由於這次食物中毒的受害者食用的都是河粉、板條、粿條等常見的食物,民眾很疑惑為何以前都沒有「米酵菌酸」,顏宗海說,國內外的確真的都很少見,要在一定條件下才會滋長。

顏宗海說,「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台灣醫療史上第一次,很多醫療研究顯示,這種中毒很少見,但一發生就很嚴重,一般是在米跟椰子製品,在發酵過程被很毒的細菌污染。

顏宗海說,這種食物中毒帶來的症狀不只急性腸胃炎,還伴隨器官衰竭,來的很快,通常一天內就會發生,醫學上沒有解毒劑,目前在醫院就是支持性療法,目前還有4位民眾在加護病房,希望透過支持性療法恢復健康。

顏宗海也提到,這次影響到河粉、板條、粿條,都是民眾平常常吃的,但很多民眾都很疑惑,為何以前沒有米酵菌酸中毒?他解釋說,因為的確國內外都很少見,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才會滋長,撇開米酵菌酸,無論如何食物保存都很重要。

顏宗海指出,食物中毒容易發生在夏天,因為溫度高,再次提醒民眾熟食要正確保存,米酵菌酸沒味道、沒顏色,平常真的很難分辯。



相關新聞


寶林中毒案新增3例!業者漏報分店、保險過期 衛生局重罰250萬


快訊/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擴大!北市衛生局:1人腦部病變惡化


快訊/寶林中毒案累積14例!蔣萬安:納入遠百保單理賠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