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中心菁才獎十年表彰逾140組菁英與團隊

個人獎主審台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顧問蘇評揮(前排左四起)、台大電機特聘教授羅仁權、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團體獎主審電電公會會策顧問杜紫軍、中鴻鋼鐵公司榮譽顧問陳玉松,與金屬中心「2024菁才獎」得獎者合影。(圖/金屬中心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邁入第十年的金屬中心「菁才獎」,已表彰逾140組技術菁英與團隊,涵蓋半導體、材料、綠能、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等關鍵領域,多項創新成果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與愛迪生發明獎(Edison Awards)等國際殊榮。
金屬中心以技術實力持續為產業譜寫嶄新篇章。今年的8位個人獎得主與6組卓越團隊,展現出中心對於人才培育的重視與技術創新的堅持。在個人獎領域展現多項技術突破。榮獲科技女傑獎的升級處同仁,在「可持久高效自預熱燃燒」技術中,以創新的節能優化演算法,大幅提升中高溫製程的能源使用效率,並導入AI智慧決策節能模組調控,帶來10%至20%的節能效益,其創新成果亦榮獲2024年R&D 100 Awards與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牌獎等多項殊榮。
榮獲技術研發菁英獎的製程處同仁,以「鋁合金與熱塑複材接合技術」突破鋁合金材料在厚度小於0.8mm所面臨的彎曲強度瓶頸,並與國內業者合作,開發全球首創的100%全循環異質混成板材。另一位獲青年創新希望獎的製程處同仁,則成功打造出國內首創「銅合金的AI設計模組」,該模組不僅將材料研發週期大幅縮短,且透過此模組開發出的銅/石墨烯複合線材,可突破傳統銅導線導電率僅99%的極限,該線材現已提出四項材料專利申請。
在團體獎部分也展現諸多出色的研發成果。包含國內首創的「不鏽鋼耐蝕暨表面硬化系統設備」透過氣體活化方式改質不鏽鋼表面,使表面硬度提升至 HV 1,200,可應用於半導體/工具機/航太等精密零組件。該技術榮獲2022年R&D 100 Awards與2024年愛迪生銀獎,並成功技轉至 17 家企業,協助業者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
獲得產業領航獎的團隊,以「水五金高值應用創新製程技術」成功開發半固態銅合金鑄造成形技術,突破技術瓶頸並實現品質升級,同步帶動設備、模具、材料、鑄造與加工等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創造超過 2 億元關聯產值,成功守護國民用水安全,搶攻北美每年達 150 億元的高值水五金市場。
另一組產業領航獎團隊開發出台灣首創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洗淨設備」有效解決傳統溼式清洗難以滲透濾材微結構,及有機清洗溶劑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該設備清洗時間可控制在 1.5 小時內、二氧化碳回收率達95%,同時可節省設備成本 25%,並已投入商業量產。此外,創新手機APP口腔照光板、離岸風電跨國產業人才培訓等多項成果,亦展現金屬中心技術與服務並進,以科技落實「創新、傳承、永續」的精神,實踐服務社會的使命。
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表示,菁才獎這十年來,見證了不少隱形冠軍的誕生,也看到了每一位菁才的成長與轉變。這個舞台不僅肯定大家的努力,也鼓勵大家在科研和創新服務上不斷突破,十週年的菁才獎依然堅守最初的使命,持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卓越人才。
相關新聞
金獎天王聯手!許效舜、蔡小虎再掀藍寶石大歌廳旋風
明星學區、交通綠意加持 「靚陽明」受矚目
高市圖4月好書推薦 好繪芽獎入圍作品「我的頭頂長了一朵香菇」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