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高齡父親恐提前下代精神疾病風險

最新研究!高齡父親恐提前下代精神疾病風險
國衛院最新研究證實,父親生育愈晚,子代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可能升高,發病時間也會提前。(示意圖/取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生育年齡逐年攀升,但民眾對比較了解女性晚生,卻對男性大齡結婚、生子的影響認知不深。國衛院最新研究首度以基因體定序證實,父親生育愈晚,子代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可能升高,且發病時間也會提前。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母親平均生育年齡已達32.4歲,較1991年上升5.2歲;父親則為34.6歲,上升4.3歲。根據以往觀察,父親年齡愈高,子代思覺失調症風險也愈高,但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未明確。針對此議題,國衛院副研究員王世亨與台灣大學團隊合作,透過基因資料揭示可能機制,成果已發表於知名期刊《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

國衛院指出,目前針對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的關聯,一派認為男性年齡愈長,其精子歷經更多分裂,累積新生突變較多,可能增加子代遺傳疾病風險,而另一派則主張此關聯只是統計假象。

為揭開謎底,國衛院這次研究分析5個多發性思覺失調症家庭,家族成員包含3位共病手足與健康雙親,並以全基因體定序方式,逐一比對父母與子代基因序列,辨識子代身上的新生突變;結果顯示,父親生育年齡每增加1歲,下一代代平均多出1.5個新生突變,而子代每多帶一個新生突變,發病年齡平均提早0.16年。

透過因果進一步分析,團隊認為約30%的思覺失調症提前現象,起因是基因的新生突變所引起;這是全球首度以全基因體定序家族資料,量化證實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之間的因果關聯,深具公衛意義。

國衛院指出,隨著台灣晚婚晚育趨勢上升,未來關於高齡生育引發的子代健康議題,勢必成為公衛政策重點,呼籲國人提高對高齡生育風險的認知,並建立健康監測與早期支持系統。



相關新聞


高雄殺人魔恐是「病態人格」!基因專家指出大腦缺少「煞車系統」


開工咖啡優惠!7-11咖啡今買1送1 全家10元多1杯、85度C大杯25元


子宮頸癌年輕化!30歲以下年破200例 醫警告:篩檢宜提前至21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