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與慈大攜手高教赴日考察心理健康業務
為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供學生更堅實的保障,在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吳林輝司長與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共同領隊下,由全台九所大學組成的「心理健康及特殊教育推動交流考察團」於5月14日啟程前往日本東京,展開為期八天的國際參訪與交流行程。
此次考察團由教育部委託慈濟大學統籌協調,成員來自慈濟大學、成功大學、中興大學、實踐大學、龍華科技大學、東吳大學、臺北商業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師範大學九所大學的學務長與諮商中心主任,預計拜訪日本文部科學省學生支援部門、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筑波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日本藥科大學、慶應義塾大學與大正大學等校,並與學生相談學會、臺灣留日東京同學會及慈濟東京分會進行交流,深入探討日本在心理健康與特殊教育推動上的制度設計與實踐經驗。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吳林輝司長表示,臺日雙方在學生事務與心理支持上的關注重點相似,我們非常珍惜這次交流機會,能親自拜訪學校,實地了解日本在心理支持系統上的規劃與運作,期盼未來在我國制度提供實用的借鏡與啟發。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則指出,慈濟基金會於全球68個國家設有分支聯絡處,慈濟東京分會與當地的連結始於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的賑災,去年我們師生也前往能登半島關懷災民,發現當地學生與居民有明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而在今年四月花蓮地震後,我們也收到來自日本姊妹校及當地居民的慰問與捐助,令人非常感動。
劉校長進一步強調:「面對人口減少、學生多樣化與心理需求升高,如何教育下一代具備韌性與關懷力,是臺日大學的共同課題。期待透過此次考察,學習日本如何從政策制度到現場支持,形成跨部門、多元參與的心理健康支持網絡。」
首日,考察團便與日本文部科學省學生支援課進行交流,希望了解日本在學生心理健康政策上的推動與實際落實情形。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吳林輝司長分享,台灣目前大專院校心理諮商人員與學生的比例為 1:900,讓日方代表驚訝!日本雖然有約7成的大學設有諮詢中心,但全職心理師人力仍明顯不足。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也分享了慈濟教育獨創的「三軌輔導制度」。除了導師與專業的諮商人員,更有超過 1400位慈誠懿德爸爸媽媽,以無私的愛長期陪伴學生身心發展,在場日方代表對於此制度全方位的支持學生學習感到有興趣。
同日下午,考察團也到慶應義塾大學交流並參訪學生相談室。負責此場次交流的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王佳玲主任表示:「這所大學不僅重視學術,更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情緒需求,特別是對於情緒障礙的學生,學校設立了『平靜空間』。心理諮商室內配置了四間沙遊治療室,協助學生在安全、溫馨的環境中進行情緒調節與心理療癒,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部分。」
此行也前往慈濟大學姐妹校—日本藥科大學。慈大與日本藥科大學自2020年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雙方亦有不同程度的交流與合作。這次拜訪,兩校也規劃安排學生進行學術交流與交換。今年8月,慈大藥學系也將帶領學生參與由日本藥科大學主辦的第12屆亞洲藥學院協會(AASP)藥學教育論壇。
慈濟大學表示,感恩有機會在教育部的支持與信任下,統籌促成這次意義深遠的交流考察。透過跨校、跨國的經驗分享與制度學習,不僅深化了對心理健康支持體系的理解,也啟發更多實務應用的思考與可能。未來,慈濟大學將持續與教育部及國內外學術機構攜手合作,積極推動教育與心理健康服務的創新與發展,為學生打造更堅實、溫暖的支持網絡。
撰文、攝影/葉延盈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