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亮:台灣將迎接觀光黃金30年
「2019年,看著晶華來客的改變,我認為,台灣新的黃金30年即將開始,」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分享自己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預言。
雖說2020年開始,全球觀光產業馬上經歷了疫情的重大衝擊,但這個預見,在疫情趨緩的後解封時期,卻更見可能性。
來客層級,窺見台灣重新躍升的轉捩時點
潘思亮說,自己在1990、1991年回到台灣,90年代的台灣,經濟發展正好,晶華身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國際觀光大飯店,飯店接待的貴賓,多半都是企業老闆、大學校長等最高階主管。
然而,隨著中國崛起,台灣慢慢在經濟和國際定位上被邊緣化,甚至劃歸為大中華區的一部分,入住晶華的商務客人,層級也一路下滑。
不過,從2017、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中美關係轉變,帶動全球政治、經濟板塊的挪移,「我發現,許多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包括企業老闆、大學校長、學院院長,重新出現在晶華。」「我看到的是,台灣又開始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點。」
堅信「禍福相倚」,無懼逆境迎接解封盛況
潘思亮說,30年風水輪流轉,當中美從對立轉為合作,台灣就邊陲化;當中美從合作轉對立,台灣就變盟友。在疫情方面,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台灣不管是因為醫療防疫,或是晶片製造,國際的能見度與重要性持續上升,「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台灣正在迎接下一個黃金30年!」
這兩年來,台灣封鎖國境,原本的海外旅客消失;疫情起伏,國人一下子從完全不敢出門,又變成「報復性」旅遊,這都對觀光產業的經營帶來極大挑戰。讓人不禁好奇,台灣的觀光產業,在潘思亮眼中依然還是黃金30年嗎?
潘思亮抱持肯定態度。他強調,自己堅信的人生哲學,是「禍福相依」。
潘思亮20多歲時,曾必須去處理一場非常艱困的敵意併購,他在某天讀了《老子》,其中一句「禍福相倚」,讓他醒悟,就像是一年有春夏秋冬,一天的早中晚夜,也是春夏秋冬,一個人、一家企業也有春夏秋冬。
萬物興衰都依循「天道」,當下覺得不好的,不一定真的不好;前景太樂觀時,就必須居安思危。
「就像我的名字『思亮』,黑暗中要持續相信前面的光明,」潘思亮不斷提醒自己用樂觀的態度,不執著、不卡住,不只面對危機,更要視為新的機會。
鼓勵內部學習,「晶華大學」蓄力先蹲後跳
也因此,疫情最低潮的兩年間,潘思亮堅持絕對不裁員。沒有來客,就趁機舉辦大量員工內訓,在內部成立「晶華大學」,鼓勵大家跨域學習。
第一年,潘思亮運用當時政府推出的紓困補助和觀光旅遊業人才轉型培訓專案,成立全台第一個企業自辦的培訓專班,要求每位員工要於四個月內修滿120小時的課程;第二年,則利用7、8月由人資開出5∼10人的線上小班,包括飯店設計與美學、收益管理、郵輪管家、自媒體、行銷與銷售趨勢、營業報表分析等20多門課,並要求每位同仁,都必須選修跨部門的課程。
「這也讓原本只熟悉份內工作的員工,理解別的部門如何運作,進而提出各種服務創新建議,」潘思亮說。
例如,疫情時期,晶華被迫從國際商務飯店轉型城市度假旅館,就由度假飯店性質的太魯閣晶英同仁,與集團同仁分享,如何在把現有館內設施,轉為更豐富的家庭度假內容。
或是因應疫情火速上線「晶華美食到你家」線上商城,就由原本同屬晶華集團的達美樂,分享網路訂購的SOP與訣竅。
這也讓之後國內掀起報復性旅遊潮時,晶華集團旗下每家飯店,都是當地市場同等級者業績第一。
面對許多台灣業者熱切期待觀光客的回流,潘思亮抱持「禍福相倚」的信念,樂觀而謹慎,「從政治、經濟、外交、永續到旅遊,台灣在我的心目中,過去兩年已經發展成為super power,時間到了,就會發光。」
《晶華菁華:潘思亮從成長到重生的經營抉擇與哲思》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5/31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8月號:https://bit.ly/3cZ2GgB】
雖說2020年開始,全球觀光產業馬上經歷了疫情的重大衝擊,但這個預見,在疫情趨緩的後解封時期,卻更見可能性。
來客層級,窺見台灣重新躍升的轉捩時點
潘思亮說,自己在1990、1991年回到台灣,90年代的台灣,經濟發展正好,晶華身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國際觀光大飯店,飯店接待的貴賓,多半都是企業老闆、大學校長等最高階主管。
然而,隨著中國崛起,台灣慢慢在經濟和國際定位上被邊緣化,甚至劃歸為大中華區的一部分,入住晶華的商務客人,層級也一路下滑。
不過,從2017、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中美關係轉變,帶動全球政治、經濟板塊的挪移,「我發現,許多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包括企業老闆、大學校長、學院院長,重新出現在晶華。」「我看到的是,台灣又開始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點。」
堅信「禍福相倚」,無懼逆境迎接解封盛況
潘思亮說,30年風水輪流轉,當中美從對立轉為合作,台灣就邊陲化;當中美從合作轉對立,台灣就變盟友。在疫情方面,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台灣不管是因為醫療防疫,或是晶片製造,國際的能見度與重要性持續上升,「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台灣正在迎接下一個黃金30年!」
這兩年來,台灣封鎖國境,原本的海外旅客消失;疫情起伏,國人一下子從完全不敢出門,又變成「報復性」旅遊,這都對觀光產業的經營帶來極大挑戰。讓人不禁好奇,台灣的觀光產業,在潘思亮眼中依然還是黃金30年嗎?
潘思亮抱持肯定態度。他強調,自己堅信的人生哲學,是「禍福相依」。
潘思亮20多歲時,曾必須去處理一場非常艱困的敵意併購,他在某天讀了《老子》,其中一句「禍福相倚」,讓他醒悟,就像是一年有春夏秋冬,一天的早中晚夜,也是春夏秋冬,一個人、一家企業也有春夏秋冬。
萬物興衰都依循「天道」,當下覺得不好的,不一定真的不好;前景太樂觀時,就必須居安思危。
「就像我的名字『思亮』,黑暗中要持續相信前面的光明,」潘思亮不斷提醒自己用樂觀的態度,不執著、不卡住,不只面對危機,更要視為新的機會。
鼓勵內部學習,「晶華大學」蓄力先蹲後跳
也因此,疫情最低潮的兩年間,潘思亮堅持絕對不裁員。沒有來客,就趁機舉辦大量員工內訓,在內部成立「晶華大學」,鼓勵大家跨域學習。
第一年,潘思亮運用當時政府推出的紓困補助和觀光旅遊業人才轉型培訓專案,成立全台第一個企業自辦的培訓專班,要求每位員工要於四個月內修滿120小時的課程;第二年,則利用7、8月由人資開出5∼10人的線上小班,包括飯店設計與美學、收益管理、郵輪管家、自媒體、行銷與銷售趨勢、營業報表分析等20多門課,並要求每位同仁,都必須選修跨部門的課程。
「這也讓原本只熟悉份內工作的員工,理解別的部門如何運作,進而提出各種服務創新建議,」潘思亮說。
例如,疫情時期,晶華被迫從國際商務飯店轉型城市度假旅館,就由度假飯店性質的太魯閣晶英同仁,與集團同仁分享,如何在把現有館內設施,轉為更豐富的家庭度假內容。
或是因應疫情火速上線「晶華美食到你家」線上商城,就由原本同屬晶華集團的達美樂,分享網路訂購的SOP與訣竅。
這也讓之後國內掀起報復性旅遊潮時,晶華集團旗下每家飯店,都是當地市場同等級者業績第一。
面對許多台灣業者熱切期待觀光客的回流,潘思亮抱持「禍福相倚」的信念,樂觀而謹慎,「從政治、經濟、外交、永續到旅遊,台灣在我的心目中,過去兩年已經發展成為super power,時間到了,就會發光。」
圖/天下文化提供
《晶華菁華:潘思亮從成長到重生的經營抉擇與哲思》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5/31
圖/潘思亮觀察來台旅客層級提升,預言台灣觀光未來將走30年大運。張智傑攝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8月號:https://bit.ly/3cZ2G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