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會重現2009年崩跌?航商自保「關鍵40%」!

瘋狂運價時代要終結了嗎?過去兩年,貨櫃運價一度天天飆漲,但反觀今年,運價指標SCFI卻一路下跌21.7%。外界不禁擔憂,如今供需反轉,航商又大造新船,將來是否會重演2009年市場崩跌慘劇?航商又該如何自保?專家指出「關鍵40%」⋯⋯。

過去兩年,全球貨櫃航商一度因疫情塞港,賺出驚世獲利。今年初,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便妙語如珠地形容,「公司營運好到晚上做夢也會笑!」

圖/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王昱翔攝

然而,這波做夢也會笑的榮景,很可能在今年緩步退潮,甚至面臨反轉危機。

從供需來看,一端是航商搶造新船,未來三年運力供給將大幅增加;另一端,卻是歐美通膨壓抑消費,貨運需求愈顯疲弱。

年初至今,貨櫃運價指標S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不再如去年爆發式上漲,反而還從高點一路下修21.7%,截至7月22日已跌破4000點大關,回落至3996.77點。

另一項貨運承攬業常用的運價指標FBX(波羅的海貨櫃運價指數)亦然。從年初高點的每TEU(20呎標準貨櫃)9167美元,如今只剩每TEU 6343美元,修正幅度高達30.8%。

外界不禁擔憂,一旦海運業榮景過去,是否會重演2009年市場崩跌慘況?

「航運業與其他傳統產業一樣,沒有天天過年,凡事都會重演與重現,這才叫做天意。」研究海運多年、高雄科技大學航管系教授戴輝煌不諱言。

2007年,海運業一度隨全球景氣達到巔峰,航商也砸錢大造新船,沒想到,隔年榮景隨即被金融海嘯沖垮。2009年,全球航商大賠超過200億美元,而後更面臨長達十年、供過於求慘況。

雖然,現在全球前幾大航商透過共組三大聯盟,來共享艙位、合作調度運力,但戴輝煌認為,一旦市況有所變化,還是可能重演過去網內互打、殺價競爭搶貨的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