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怕人、不敢接近?社會化「黃金期」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


狗狗怕人、不敢接近?社會化「黃金期」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狗狗若對人畏縮、低吼或逃跑,可能是社會化不足所致。狗狗的社會化黃金期短暫且關鍵,錯過可能導致害羞或攻擊行為。但只要透過正確引導與練習,仍有機會幫助牠變得更自信放鬆。



把握社會化黃金期:3 週大到 3 個月大最關鍵



狗狗出生後的第 3 週到第 12 週,被稱為「社會化黃金期」,這段時間是牠們學習與人類、其他動物及環境互動的最佳時機。若在這時期讓狗狗接觸多元的聲音、氣味、人群與空間,牠會對陌生事物產生更高的容忍度與適應力。反之,如果黃金期內接觸有限,日後就容易對新事物產生焦慮與抗拒。



狗狗怕人、不敢接近?社會化「黃金期」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
狗狗出生第3週到第12週是「社會化黃金期」,是牠學習與人、動物及環境互動的關鍵時機。圖:pixabay


錯過黃金期?成年狗狗也能逐步改善



即便狗狗已經成年,透過「脫敏訓練」與「正向強化」,仍有機會改善牠對人的恐懼。飼主可以循序漸進地讓狗狗觀察人,但不強迫接觸,讓牠慢慢習慣人在附近的存在。每次當狗狗冷靜、願意靠近時,給予零食獎勵或口頭讚美,建立正面連結,逐步降低恐懼感。



從遠到近,讓狗狗自主「觀察人」



不要強迫狗狗直接靠近人,這反而會加深牠的不安。可以在牽繩控制下,讓狗狗從遠處觀察人,當牠願意停下來觀看、聞氣味,就可以給予小點心或玩具鼓勵。讓狗狗自己決定靠近的時機與距離,有助於建立信心。



練習「冷靜模式」,飼主態度也很重要



狗狗會觀察飼主的情緒反應來判斷當下的安全性。當狗狗對人出現焦躁反應時,飼主應保持語氣平穩、動作放慢,避免大聲呵斥或焦急拉扯牽繩,否則只會強化狗狗的緊張情緒。用平常心引導狗狗冷靜,牠才能慢慢理解:這其實不需要害怕。



多變的社會化環境,從生活中練習



除了人類,社會化的對象還包括小孩、老年人、不同膚色、戴帽子或撐傘的人,甚至是輪椅、行李箱等物體。讓狗狗在散步中自然接觸不同樣貌的環境與人群,會讓牠逐漸適應這個多變的世界。記得一切都要循序漸進、別操之過急,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



狗狗怕人、不敢接近?社會化「黃金期」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
狗狗的社會化對象不只人類,還包括小孩、長者、不同外觀的人與各種物品。圖:pixabay


改善狗狗怕人的行為,需要時間與耐心。不論是把握黃金期的幼犬,或是成年後才開始訓練的狗狗,只要方法正確、過程溫和,牠們都能慢慢變得更勇敢與自在。最重要的是,飼主要學會觀察狗狗的訊號與情緒,給予牠足夠的安全感與信任支持。


這篇文章 狗狗怕人、不敢接近?社會化「黃金期」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 最早出現於 火報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寵物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