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台灣需面對全球碳排放挑戰 簡又新:許多民眾不知能源供應結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10)日接受《匯流新聞網》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簡又新指出,關於能源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久,但實際上大多數台灣民眾對能源問題的認識並不深入。他強調,台灣是一個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但根據他多年的民意調查,只有9%的人知道台灣95%以上的能源是進口的;大多數人誤以為台灣自己生產了50%到60%的能源,這顯示出民眾對能源供應來源的基本認識存在巨大錯誤,這種認知錯誤構成了很大的風險。
「許多人甚至不了解台灣電力的來源!」簡又新指出,根據調查,39%的民眾認為台灣主要依靠燃煤火力發電,而這在目前的情況下是正確的,但只有14%的人知道台灣依賴天然氣發電,約24%的人則認為台灣主要依靠核能發電。這樣的認知差距,讓台灣的能源討論難以進行,因為民眾對基本事實的了解不足。
簡又新強調,過去20年來,台灣的能源討論一直處於高度對立的狀態,特別是在核能議題上,這又與政黨立場密切相關。如今,支持核能的人數逐漸增多,總體上60%的人支持核能,而20%的人反對。然而,這種支持度的分佈仍受到政黨影響。例如,88%的國民黨支持者傾向於支持核能,民眾黨支持率也達到60%左右支持核能。
簡又新說,無黨籍的支持者中,超過6成支持核能,而民進黨內部的態度變化較大,支持與反對核能的比例相當接近,約為44%至45%,這樣的差異會對最終的政策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簡又新表示,從年齡層的角度來看,核能支持度在不同年齡層之間呈現出有趣的分佈。他指出,18歲到20歲、20歲到29歲及30歲到39歲的年輕人中,支持核能的比例相對較高,70%以上的年輕人表示支持核能。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支持核能的比例有所下降,在60歲到70歲以上的年齡層中,支持核能的比例則僅剩50%。
簡又新認為,這種年齡層的差異是一個值得觀察的趨勢,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年輕人將逐漸成為主力,年長者的比例會下降,這意味著未來社會對核能的態度可能會發生變化。他預測,隨著年輕人群體的壯大,核能的支持度也可能逐漸提升,未來的政策討論將受到這一代人觀念的更多影響。
簡又新表示,能源問題是非常複雜的,並且對國家的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台灣最高峰時GDP的10%都是用來支付阿拉伯國家購買石油的費用,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支出,考慮到台灣的經濟規模,任何能源變動的影響都非常大。他特別提到,能源基礎建設所需的時間和資金都是長期的,像發電廠的建設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規劃和投資,因此能源政策的決定必須非常謹慎,這關乎未來的10年、20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
「能源問題不是簡單的是非題,而是一個複雜的選擇題。」簡又新認為,決策需要從3個層面來分析:經濟發展、環境永續以及社會公平正義。他特別強調,台灣的能源安全非常重要。他說,台灣的自產能源僅占3%,大部分都依賴進口,這意味著在面臨戰爭或天災(如颱風導致港口封閉)的情況下,天然氣的儲存量僅能維持8天,而4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這使得確保能源的供應安全成為當務之急。
「AI與半導體產業議題夯。」簡又新表示,但這些技術其實是非常耗電的,這將帶來能源安全的挑戰。問題在於,未來5到10年,台灣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急劇增長的電力需求?這是政府必須深思的問題。
此外,簡又新說,歐洲正在實施碳費制度,這對經濟會有顯著影響,相比之下,台灣的碳費還很低,但即便如此,已經引發了社會對通貨膨脹等問題的討論。他說,歐盟的碳費每公噸高達80歐元,約合台幣3200元,遠高於台灣的300至500元台幣收費標準,歐盟的碳費計劃將在2026年開始實施,這一時間點看似遙遠,但事實上已迫在眉睫,如果台灣不及早應對,屆時將喪失競爭力,這是目前「火燒眉頭」的最大挑戰。
在談到環境問題時,簡又新指出,台灣面臨的空氣污染與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尤其嚴峻,特別是來自燃煤火力發電廠的排放,全球已有46個國家簽署協議,計劃逐步關閉所有燃煤火力發電廠,像英國、法國、奧地利等國家最快將在明年實現這一目標。相比之下,台灣目前80%的電力仍依賴燃煤火力發電,這不僅造成空氣污染,也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簡又新提到,廢棄物處理問題也是能源轉型中的一大難題,無論是核能發電還是燃煤發電,都會產生大量廢棄物,台灣正面臨實現「淨零碳排」的挑戰,尤其是在國際貿易領域,企業必須達到一定的減碳標準;台灣政府已經宣示,到2050年將減少2.8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亟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
簡又新接著說,聯合國的減碳目標設定在2030年,如果希望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就必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45%,這樣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仍然是個嚴峻的挑戰。他提到,英國表示可以減少68%,美國的目標是50%到52%,歐盟55%,日本46%,而韓國則宣稱要達到40%的減碳目標。然而,各國的起始點不盡相同,台灣的目標是24%,按照聯合國的標準來看,台灣要達到這個目標面臨很大的困難,而韓國等國家也只能勉強達標。
對於社會問題的挑戰,即如何讓人民負擔得起電費?簡又新指出,台灣是全球電價相對便宜的國家之一,而能源生產成本也較低,如果政府提高電費,可能會引發社會強烈反彈,甚至造成「政治自殺」的後果,這也是世界各地的政府都面臨同樣的壓力,因此與人民進行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
最後,簡又新強調,「台灣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即人民對能源問題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多,但在使用方式上的意見卻非常堅定。」他說,無論是支持或反對派,及是對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的接受程度,還是對核能、火力發電的意見,都存在極大的分歧,如果政府無法與人民達成共識,所有的能源政策和議題都將難以推進。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台灣「環境問題2.0」時代 簡又新:需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遷
中午來開匯/螺絲帽工廠為碳費、報表燒腦 簡又新:這就是綠領人才的重要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潘永鴻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