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場立院集會後公民運動的下一步 「台灣公民陣線」 倡議全台


分析/三場立院集會後公民運動的下一步 「台灣公民陣線」 倡議全台

(記者王家俊/台北報導)賴政府朝小野大,意外開啟了三黨政爭、學運、公民運動,挑戰也接踵而來,一次比一次凶險。



521、524、528民團在立法院外號召三場大型集會,以反制「國會擴權」、「藍白黑箱」修法為名,最高吸引十萬人聚集,全台多個縣市同步串連抗議。一場自詡獨立於藍綠白之外的新公民運動,儼然成形,會不會在三黨之外,成為與三黨抗衡的第四股力量,有待觀察。



這場運動,沒有突出的政治明星,卻在短時間匯聚民氣。原因之一是它的核心分子—誕生於反服貿、太陽花運動的「經濟民主連合」(簡稱: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早在四月中即發起國會預警系統電子報,關注國會改革、濫權議題。



「經民連」由有經驗且能迅速串聯多個NGO的社運工作者組成,首先,向大眾揭示國會審查狀況,指摘藍白強推修法、多數暴力的重大影響;二是野百合、太陽花一棒接一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張力;三是保有自我,未必全然順服執政邏輯;四是這群人在沒有鎂光燈、權力匱乏下存活十年,無論能否掀起公民意識,不懈提出具體主張,這是很高的境界。



分析/三場立院集會後公民運動的下一步 「台灣公民陣線」 倡議全台

青鳥行動三場集會與民進黨反藍白黑箱、反國會擴權的理念不謀而合。林啟弘攝


值得反思的是,「青鳥行動」三場集會與民進黨反藍白黑箱、反國會擴權的理念不謀而合。質疑者批評民團側翼化,無異執政黨鼓動人民上街、當家鬧事,或許未盡公平。但就事論事,這場運動同樣應該聽到批評民進黨的聲音,對於總統賴清德在朝野政爭中的角色定位、是否該召開國是會議化解僵局等,都該有相同比例原則的主張與討論。



此外,這場公民運動主張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後,以行政院覆議、提起憲法訴訟、公民複決、罷免濫權立委等四途徑反制。同時應該思考回歸憲政架構、代議政治的核心邏輯,如何透過凝聚朝野及社會共識修憲,化解兩院權力失衡造成的民主危機,而非動輒訴求「毀憲亂政」、呼應「包圍國會」作為政治攻防的手段。



至為關鍵的是,公民運動的獨立性、延續性,必須發揮最大的制衡與嚇阻力量。過去NGO或小黨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多數站在「同情民進黨」立場,無可厚非。如今民進黨邁入第三個執政任期,有理想性的民間力量,不需要因為擔心被邊緣化而倉皇選邊,更不可能既當執政黨、又當在野黨。矛頭對準國眾兩黨,同樣應該思索監督政府的力道與方向。



2014年太陽花運動包括平路、林峯正、范雲、黃國昌、蔡培慧等人發起「公民組合」,其成員隨後成立時代力量與社會民主黨,另一脈學運參與者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成立「島國前進」,多人投入選舉、從事政黨工作,成為黨公職。有關這場運動的下一步,「經民連」堅持NGO不組黨、不涉入政黨運作,換言之,這場新公民運動將不會走上當年「太陽花」的軌跡。



據了解,「經民連」等NGO接下來將以「台灣公民陣線」為名,倡議全台公民站出來,以打造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台灣共同體,作為突破當前民主困局的總戰略。具體做法是下鄉串聯各地自主公民,與不同政黨、不同陣營立委、不同意見支持者對話,持續為運動定調。民團期待以內部民主而非明星化凝聚共識,避免議題單一化、碎片化、政黨化。



賴政府朝小野大,意外開啟了三黨政爭、學運、公民運動。國會改革法案、朝野政爭暫告落幕,是另一個起點。這是台灣政治和民主憲政的大糾結。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有志公民,而是自主公民,所謂自主公民不能因為信任感、感情因素或意識形態陷進政黨紛爭。藍綠白都非公民運動的神主牌。



台灣需要真正的草根力量、真正的公民運動,真正重啟社會對話。善盡公民責任,是每個世代都必須扛起的責任。



分析/三場立院集會後公民運動的下一步 「台灣公民陣線」 倡議全台

立法院外連續數場抗議活動,有許多年輕學子與小朋友陪同家長出席。林泊志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點選下方圖片連結,加入贊助菱傳媒行列



用一罐能量飲的費用,幫記者補充戰鬥力!




分析/三場立院集會後公民運動的下一步 「台灣公民陣線」 倡議全台



更多新聞:



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



反國會擴權!10萬人包圍立法院 維基定名「青鳥行動」



獨家/顧立雄攏絡軍心第一槍!研議提高3專業加給 增設「專長加給」留人才


菱傳媒原始網址:分析/三場立院集會後公民運動的下一步 「台灣公民陣線」 倡議全台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