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侃時政》福音傳播是文化侵略?還是愛的守護?


老孫侃時政》福音傳播是文化侵略?還是愛的守護?

汪榮祖先生新書發表會。我們現在天天叫囂的「民主」,在中華文化中早已有比民主更先進的「民本」思想。中華文化不是糟粕,而是珍寶。(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近日聯經出版社舉行汪榮祖先生新書發表會,暨南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徐泓到場參與。兩位學者專家都認為「五四運動」的全盤西化,是導致現在「民族不自信」的罪魁禍首。筆者個人對此觀點極為認同。

前民進黨立委朱高正在退出政壇後,致力於推動中華文化不遺餘力。在朱高正的諸多著作中,認為基督教的傳播是西方世界對東方的「文化侵略」。而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易聖」高島吞象,則認為西方尊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思想,若不是基督教發揮了制約的功能,西方列強倚仗船堅炮利的侵略,必將是人類的浩劫。換言之,高島吞象認為恰恰是基督教弘揚的「愛」,節制了西方的暴戾之氣。兩者觀點究竟孰是孰非呢?

筆者認為兩位前輩說的都對,但認知不同,因此導致兩人的結論天差地別。筆者個人觀點,朱高正先生將基督教傳播福音視為文化侵略,恰恰反映出了華人在「五四運動」後的民族不自信。而高島吞象生於1832年,在高島的生命中,既接受了傳統四書五經的薰陶,又見證了日本明治維新的高速發展,由於兩人所處的環境與時代不同,因此兩人的感受也不一樣。兩個人都只是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罷了。

作為一個基督徒,筆者不認為基督教傳播福音是「文化侵略」。但不可否認有些基督徒分享福音的方式,確實有待商榷。從地理位置而言,基督教緣起於西亞,根本不是西方的宗教,因此不能說是西方對東方的文化侵略。基督教講「愛」,儒家思想講「仁」,愛很實際,仁則較為抽象。而朱熹解釋「仁是愛之理,心之德」。兩者並無二致,又怎會有文化侵略之說呢?是我們自己崇洋媚外,數典忘祖,自己拋棄了自己的文化,才導致了民族不自信。

真要說文化侵略,近百年來有三場文化浩劫,都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第一是「五四運動」,第二是大陸的「文化大革命」,第三是台灣目前正在進行的「去中化」。五四運動有其時代背景,先總統 蔣公認為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一個是崇洋媚外,一個則是愛國運動,但兩者統稱為「五四新文化運動」。

第二場浩劫是毛澤東在大陸發起的「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把胡適在五四運動中的「打倒孔家店」,拿出來作為鬥爭政敵的鋪墊,用以鞏固權力並剷除異己。而第三場災難是目前台灣正在進行的「去中化」。某位前民進黨創黨元老,就直言不諱的說,這是民進黨為了培養未來選票,所籌謀的陰謀伎倆。

事實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唯一保留下來的中華文化,確實有其過人之處。我們現在天天叫囂的「民主」,在中華文化中早已有比民主更先進的「民本」思想。中華文化不是糟粕,而是珍寶,但是在豬的眼中,珍寶比不上糟粕,因為豬根本不識貨。

過去西方的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肩負著神所賦予的使命傳揚福音,但他們也重視中華文化。德國傳教士衛禮賢就將中國的【易經】、【道德經】、【論語】等多部經典,譯為德文向全世界傳揚。朱高正先生就說過,他能讀懂易經,就是因為看了衛禮賢所翻譯的德文版易經,才豁然開朗。既然如此,不知朱先生為何反而將基督教視為文化侵略呢?

基督徒無論在何處分享福音都是好事,但切記要融入,而不可高高在上。過去的傳教士懂得尊重並欣賞中華文化,所以能將福音傳入中國,也能將中華文化傳至西方,如此便能增進了解,相互包容化解歧異。真正的文化侵略是現今的美國,對世界各國強行輸出他們的「美式民主」。美國正如同高島吞象所說的信奉優勝劣汰、弱肉強食,以輸出美式民主為藉口,達到其奴役世界的狼子野心。當美國政客忝不知恥的高唱美國利益,試問在美國利益優先的情況下,置他人利益於何處?

炎黃子孫應建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我們可以接受西方的文明進步,也應該認識我們自己的文化。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認為美國基督徒的人數下滑,正是美國墮落的主因,「福音」正是遏止西方霸權思維,維繫世界和平的良藥。由川普的見證,可知福音的傳播,不是文化侵略,乃是愛的守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


老孫侃時政》福音傳播是文化侵略?還是愛的守護?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