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雄哥小唱》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1918年北京成立了「少年中國學會」,創辦人中的主要負責人為記者兼音樂人王光祈。學會的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文化運動,以創造少年中國。他立志:「吾將登昆侖之巔,吹黃鐘之律,使中國人固有之音樂血液,重新沸騰。吾將使吾日夜夢想之『少年中國』,粲然湧現於吾人之前。」王光祈與李雙澤相隔了60年,以音樂歌曲創造少年中國的領悟,跨時空而相通。(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第一代民歌手)

1977年,台灣現代民歌開拓者之一的李雙澤,留下了2首代表作:《美麗島》和《少年中國》。現在這2首歌名,似呈現政治兩極的相反符號,但當時是由同一組人:胡德夫、楊祖珺,經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一起唱,為何那時卻沒有違和之感?(請參見上周本專欄《摘棉花、採茶菁─永續我們年輕的歌!》)

因為在2000年前,大多數人在潛意識中,且至今仍在默默實施的一個集體行為概念:「台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

第一階實驗分享:經濟自由化

1987年11月,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我是在一個月內即出發,第一個科技探親團中代表「神通集團」的團員,也是第一位進入大陸觀察報導,兼任《聯合報》的特約記者。現在仍有許多影視,記錄了當時的「實驗組」與「對照組」,我有幸可以作為第一手的見證。

第一團的團員與其代表公司,有高比例從當時到現在,就前往大陸發展,帶去的不僅是科技、製造、國貿,更是經濟自由化的基礎思想,促成了大陸實質「訓政」的實現,在歷史的定律下,大陸的人民一定會繼續向前走。同時,也產生交流回饋,給了我們更多必須思考,為下一步如何再實驗改善的課題。(「訓政」是指「政治制度」與「利益分配」的組合狀態,仍有強人,但國家目標包括分享人民利益,其知識意義,請參考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唯2000年後,發生了「民族與制度混淆」的現象,原來兩岸各黨的共識,包括民進黨寫在代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宣示:兩岸民族相同、制度不同。因陳水扁貪腐自救,與一系列的政治操作,使有些人「將兩岸制度的不同,誤導為民族的不同」,而過於極端的力道,一定引起另一個極端的反彈,又出現一些人「將兩岸民族的相同,誤認為制度的相同」。(請參見本專欄《九二共識是蝦米碗糕?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啊!》)

原來實驗的自變項是《美麗島》,應變項是《少年中國》;卻在黨國力量再度復辟進入媒體操作後,以資訊覆蓋法,斬斷了兩者的因果關係。

第二階實驗目標:不當鐵粉當主人

台灣新實驗的目標是什麼?先講結論:就是要拋棄人治、尊重初選競合,人民是要做選舉的主人,而不是候選人的鐵粉。

「訓政」要靠教育、經濟,將財富分享給人民,政府責任較多;而「憲政」要靠法治與公民素質,將尊嚴也分享給人民,人民的責任反而較多。

許多人埋怨「台灣的選民」?選民不就是你和我嗎?

我們應該從科學數字來解決問題,選舉就是定期反映民意普查結構,將歷史上國家方向的決策,由砍人頭改為數人頭。

賴清德只有偏向備戰的28%選民,比懶得理誰是老闆的30% 還少,比偏向和平的 42%選民更少,但為何後者要分裂而放棄治理?為何一定要緊跟一個山頭,而不選擇以理念為先?

人民必須回歸「依法不依人」,要求所有承諾開往「和平大橋」的司機,都必須經過合作競合程序,若人民支持依法、依程序出線的司機,和平的目標就落實了!人民要指揮司機,而不是一定要上哪個司機的車,而讓他亂開。

台灣的人民可以決定領導人。如果多數人民不重視「共同理想」,還是緊抱封建時代「非誰不可」或「誰必不可」的人治思想,還強力網內互打,便自動放棄了制度給人民的權力;若相對少數,又不願意服從民主原則的人士繼續當選,就會持續當前亂象,甚至讓大陸人民誤以為民主就是亂。

敬請不滿民進黨的人士深思,自己是否也有責任?我們是否應該追求主要理想,如和平互助;而不是放棄作主人,去當特定山頭的鐵粉,然後只剩無力感。

憲政兩大基石就是「民約」與「法治」,「民約」保障領導人一定的期間建設發展,所以自從賴清德當選以來,我們就呼籲協助賴清德做好做滿,但賴清德顯然無志於建設,一直當家鬧事,耗費國家資源,卻盡搞政府空轉之事。

明年立委選舉,等於是期中考,也是美麗島公民素質實驗的考驗。


雄哥小唱》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美麗島:承傳與開拓實驗

《美麗島》的歌詞如下: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這首歌讚美「祖先」,表達了承傳的信念,尤其強調「蓽路藍縷以啟山林」,更是開拓實驗的旨意。

唯1979年黨外人士以此曲做為雜誌之名後,便與黨外運動畫上等號,更進一步被認為有台獨意識,是個無奈的被轉折。

少年中國:人民與土地的關懷

《少年中國》的歌詞如下: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遊子的哀歌 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沒有鄉愁 鄉愁是給沒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也不要鄉愁 鄉愁是給不回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遊子的哀歌 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沒有哀歌 哀歌是給沒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也不要哀歌 哀歌是給不回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遊子的哀歌 你對我說

少年的中國沒有學校 她的學校是大地的山川

少年的中國也沒有老師 她的老師是大地的人民

這首歌一再複頌「祖國」,且表明了「回家」的意願,對人民與土地的關懷。李雙澤是僑生,或許對中華花開葉散的感懷更深。

曾憲政校長,當年任淡江大學教授、負責學生課外活動輔導,也因此認識了李雙澤。這2首歌都是李雙澤的遺作,他離世後,曾校長也參加了整理,他告知:有人曾經發現第一句「迢遙」在唱歌時很容易聽成「跳躍」,建議改為「遙遠」。

由於漢語有「聲調」之別,旋律創作在歌曲作品與器樂演奏作品非常不同,主因就是歌曲必須要有「詞曲配合」的創作理念。「詞曲配合」的目標是要達成:「聲中有字‧字中有聲」,也就是應該輕易聽出來歌詠的內容,而詞句又有曲折鏗鏘之美。所以,這項建議是非常合理的。


雄哥小唱》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王光祈:音樂救國跨時空而相通

「少年中國」還有個巧合,1918年北京成立了「少年中國學會」,創辦人中的主要負責人為記者兼音樂人王光祈。。

學會的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文化運動,以創造少年中國。

王光祈說:「聯合同輩,殺出一條道路,把這個古老腐朽、呻吟垂絕的被壓迫被剝削的國家,改變成為一個青春年少、獨立富強的國家。」

台灣歷代移民,無不抱持類似的精神,跨過黑水溝,實驗新生活方式。無論陳馬蔡賴朱柯蔣…均是中華花葉。

王光祈後來去德國互助工讀,最先攻讀政治經濟學,後來興起「音樂救國」思想,改研究比較音樂學,成為了最早在西方獲得音樂博士學位的華人專家,也是最早寫出《中國音樂史》的貢獻者。

他立志:「吾將登昆侖之巔,吹黃鐘之律,使中國人固有之音樂血液,重新沸騰。吾將使吾日夜夢想之『少年中國』,粲然湧現於吾人之前。」

王光祈與李雙澤相隔了60年,但以音樂歌曲創造少年中國的領悟,跨時空而相通。

法治重於人治,人民重於政權

台灣和大陸也曾經分頭實驗40年,198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是第一階段「美麗島」成果報告,大陸欣然接受,擴大實施後,效果更佳。

台灣人民現在要向大陸人民,作第二階段實驗證明:法治重於人治,人民重於政權。

華盛頓、蔣經國、鄧小平,可遇不可求。但400年的歷史證據,與「人類需求金字塔」的實證數據,指出當國家地區的中產階級過半,公民素質提升後,人民一定會向憲政方向走。各國路途並不平順,迄今台灣的經驗最佳。

天下沒有完美的事物,但可以不斷的追求改善,兩岸人民應該合作,從美麗島,而實現少年中國!


雄哥小唱》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