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榮服處鏈結公私部門協助 38年來臺老兵孤墳遷厝軍人公墓

基隆榮服處鏈結公私部門協助 38年來臺老兵孤墳遷厝軍人公墓

《圖說》基隆榮服處長方正率服務人員至故任九山前輩墓前祭拜。〈基隆榮服處提供〉


【民眾新聞葉柏成基隆報導】基隆市榮服處因不捨國軍前輩,故陸軍上等列兵任九山孤墳,在每個過程均經擲筊杯請示,均獲得老前輩同意的前提下,進行相關協調、聯繫及起掘、遷厝、入塔;榮服處長方正昨〈30〉日榮服處方正處長率主管同仁,並偕同臺北市兵役局官員代表,及襄贊起掘遷厝人力、經費的善心人士曾文豪,共赴臺北市軍人公墓為故任君靈骨圓滿安厝,國軍英靈得以安頓永息。



基隆市榮服處指出,此案係於108年間,民眾於清明期間為先人墓地掃墓,發現故任君之墓,現地雜草叢生無人祭祀,因而向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陳情反映,希望輔導會能為故任君掃墓祭祀。



輔導會即責成基隆市榮服處,每年併清明時節為國軍前輩掃墓祭祀,以慰忠靈,榮服處即由歷任首長或主管代表,每年前往祭祀致意至今。



今年清明,則由榮服處現任副處長李復鄉率瑞芳區服務人員共同前往祭祀,李復鄉係初見該墓座,倍感不捨,當日現地風大下雨,僅有墓碑並無墓塚,且墓碑長期受到海風雨水侵蝕,日益斑駁,字跡難以辨識,僅能判別中間字跡為「故陸軍上等列兵任九山之墓」、右側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左側為「...官兵立」等字跡,其出生年月日籍貫均不詳。



李復鄉返處後即向方正處長報告所見,並建議後續起掘、遷厝軍人公墓讓國軍前輩英靈得以安頓的發想,以及處理方案。



基隆榮服處鏈結公私部門協助 38年來臺老兵孤墳遷厝軍人公墓

《圖說》曾文豪董事長(左)引導協助下,共同至臺北市軍人公墓為故任九山老前輩靈骨入塔,英靈得以安頓,後排右為李復鄉復處長。〈基隆榮服處提供〉


方正處長於研議後,旋即指示:1.成立專案小組,由副處長擔任小組長,責任區輔導員葉祖德及社區組長游世傳納編,協助處理後續相關事務;2.協調國防部、後備指揮部,協助查詢有無相關兵籍老歷資料;3. 透過戶役政查詢,有無戶政資料可稽;4.向瑞芳區公所查詢,有無38年土葬葬厝資訊可稽;5.因現役時亡故之官兵,尚非屬退除役官兵,亦無任何資料可稽,在非屬服務照顧對象超過服務範圍的狀況下,機關並無相關經費可供起掘遷厝支用,需再行尋求經費來源,或了解有無社會慈善團體或個人願意協助玉成?



方正本人則於會後立即親自與臺北市兵役局長李治安聯繫,洽詢該案若經起掘,可否行政協助,提供臺北市軍人公墓龕位以利安頓國軍前輩英靈,李治安認本案相當有意義,當即允諾全力支援。



專案小組受命後,積極查詢故任君可能留在世上的身分資料,經過國防部及後備指揮部管理兵籍單位的長官同仁熱忱協助搜尋老歷資料,惟遺憾並無兵籍資料可稽;有關戶政身分資料部分,因國軍撤退來臺時,戶籍制度及身分證製發均尚未法制化,亦無所獲。



此外,經查詢新北市瑞芳區公所土葬資料,同樣無所獲,早年國家動盪亦無現今法制健全,並無現今火土葬許可制度;任老前輩所留在世資訊線索,僅存一斑駁墓碑,因此,專案小組多次於不同天候前往辨識,任老前輩在天有靈,墓碑經詳細辨識判斷,再辨認出「湖南常德」、「民前四年生」、「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歿」等字;在無相關書面資料下,榮服處仍持續努力,協調瑞芳區公所說明本案,並獲同意起掘,另亦向臺北市兵役局說明辦況及窒礙處。



基隆榮服處鏈結公私部門協助 38年來臺老兵孤墳遷厝軍人公墓

《圖說》方正處長(中)率主管,偕同臺北市兵役局王明斌股長(後中)及該局同仁,在曾文豪董事長(右前)引導下,向臺北市軍人公墓國軍陣亡將士靈位致祭。〈基隆榮服處提供〉


李治安表示,該案雖僅碑文可辨識為國軍官兵,為體恤隨軍來臺官兵犧牲奉獻精神,該局已積極協助提供軍人公墓龕位乙座,以安厝老前輩;另起掘及遷厝部分所需人力及費用,則由設立在桃園的永憶生命禮儀公司曾文豪董事長,在獲悉榮民處欲辦理該案苦無經費時,主動聯繫表達願意無償協助,曾先生長期服務榮民眷喪葬事務,對無力殮葬的榮民眷及一般民眾均經常提供協助,義行可風。



此案自勘查期間至靈骨入塔,基隆地區雖為雷雨季節,榮服處與起掘人員每次出勤抵達現場時,雨都暫時停歇,人員完成工作一離開又下暴雨,應是英靈庇佑,而且每個過程,擲筊杯請示時均一次就聖杯,冥冥中似乎也顯示了老前輩的期待以及軍人性格的果斷,全部過程,在短時間完成,且相當順利圓滿。



方正在圓滿完成故任老前輩靈骨安厝入塔後表示,該案最終得以順利辦理,非常感謝臺北市兵役局、新北市瑞芳區公所、國防部及後備指揮部等行政機關的協助,也對曾文豪先生的善行義舉表達誠摯謝意。



方正並於完成入塔後,代表榮服處致贈臺北市兵役局及曾文豪董事長感謝狀,致申謝忱。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