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施政彈性 中市議員支持市府發行「永續債」優化財政

〔民眾網志一臺中報導〕台中市政府為償還屆期債務,以「舉新債還舊債」方式,參考財政部建議及其它縣市政府做法,預計首次發行200億元公債,一年可節省利息支出達4000萬元。市府14日向市議會進行專案報告,議員黃佳恬、黃馨慧等人肯定台中財政努力、關心發行公債等議題。
市議員黃馨慧表示,支持發債但國際局勢動盪不安,行政院長又喊「脫中入美、走向世界」,將對國內金融投資掀波瀾,台中市府將發行200億元永續債,要審慎選擇發債時機。市議員黃佳恬表示,面對龐大財政挑戰,降低債務,開源及節流是不二法門,應秉持「不債留子孫」保障市民建設與福利為前提,她支持市府發行「永續債」。
市長盧秀燕表示,發行公債主要用於改善財政結構、降低利息支出,並支持特定建設與福利政策。她也強調,台中市為全國唯一升級為財政第2級的城市,每年繳稅1,500億元,累計逾9,000億元,應獲得更多中央資源回饋,呼籲中央重視分配公平,協助台中持續建設發展。
盧秀燕指出,發行公債有幾個目的,一是改善財政減少利息支出,二是針對支持特定建設項目。台北市與高雄市早已行之有年,透過公債靈活調度資金,台中市此舉也是為了健全財政結構,創造更多施政彈性。儘管過去從未發行過公債,但隨著財政逐步改善,市府正審慎評估包括「永續債」等特殊性質的債券工具,以因應未來重要市政建設的資金需求。
盧秀燕強調,所有舉債計畫將依法辦理,並與市議會充分溝通,確保財政穩健、債務可控,同時不影響市民權益。未來是否發行特別性質的公債,也將視實際市政推動需要及議會審議結果而定。她相信專業,現在是合適的發行時機。
盧秀燕也指出,台中市在全國22縣市中,是唯一成功升級為財政第2級的城市,突顯市府對財政紀律的堅持與有效管理,獲得中央的肯定。雖然台中貢獻龐大稅收,但中央補助卻明顯不足,以前瞻建設預算為例,高雄市獲得約1,265億元,台中市僅約228億元,差距甚大,顯示中央資源分配不均,對台中市民並不公平。
盧秀燕進一步說明,台中多項重大建設,包括綠美圖、巨蛋與會展中心,幾乎全由市府自籌經費建設。捷運藍線更因中央要求地方分擔,經費較綠線增加數百億元,但相關補助卻未見提升,她也舉例,高雄前鎮漁港獲中央補助88億元,台中同類型建設補助卻僅1至2億元,反映出中央資源分配明顯失衡。

- 記者:民眾網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