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族人落葉歸根 和平區竹林公墓納骨牆啟用

台中市原鄉「竹林公墓納骨牆」啟用典禮(圖/民政局提供2025.4.2)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市原鄉公墓滿葬問題,要讓族人逝世後得以落葉歸根,台中市政府投入2,800萬元經費興建「竹林公墓納骨牆」,今(2)日舉行啟用典禮。市長盧秀燕表示,上任6年來,已在和平原鄉投入近30億元,完成282項工程建設,竹林公墓納骨牆是和平區第二座納骨牆,未來將持續完善原鄉殯葬設施,讓原民家人的身後事獲得保障。
盧秀燕表示,6年前剛上任的時候,發現台中市非常缺乏殯葬設施,納骨塔、納骨牆的櫃位嚴重不足,許多市民往生後面臨「人走了卻無處容身」的窘境。身為台中市的大家長,肩負照顧市民生、老、病、死的重責大任,因此指示市府團隊務必積極完善殯葬設施,絕對要讓市民家人「老有所終」。
盧秀燕指出,民政局長吳世瑋資歷豐富,曾擔任過區長及建設局長,目前則是負責民政局業務,對於殯葬設施的規劃可說是駕輕就熟,因此在吳局長的推動及議員支持下,6年來光是在平地就斥資10幾億元增設20幾萬個櫃位及塔位,能供應未來10到20年的殯葬需求,讓市民家人過世之後不用擔心無容身之處。
此外,原鄉的殯葬需求更是迫切,過往和平區有許多原住民族人過世,卻因為當地的公墓滿葬、納骨塔櫃位不足,只能下山葬在平地與「漢人」為鄰,對於原民傳統習俗強調「在地安葬,祖靈才能安息」,許多族人感到失去尊嚴、沒有臉面對祖先及祖靈。所幸在吳局長及和平區長吳萬福的努力奔走下,這些年來逐漸完善原鄉的殯葬設施,目前已完成2處納骨牆興建,另外2處也即將在明年發包,未來將可紓解和平區約30年的殯葬需求。
吳世瑋表示,由於和平區爲原住民族自治區,建設受原住民族法規限制,興建納骨牆須與地方協調並取得同意,竹林公墓納骨牆自109年起歷經多次部落會議達成共識後,陸續完成禁葬、遷葬、起掘暫厝,並進行興辦事業及水保計畫。
吳世瑋提到,竹林公墓納骨牆共斥資2,800萬元興建,其中700萬元由市府動支第二預備金補助,剩餘2,100萬元則是由和平區公所自籌。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建置864個骨灰櫃,第二期工程可再建置234個,總計可提供1,098個骨灰櫃,且園區內劃有停車區、納骨區及樹葬區,同時設有祭儀平台供族人祭祀追思,提供部落居民更優質的殯葬環境。
和平區長吳萬福指出,部落族人多年來殷切期盼能興建納骨,感謝盧市長跳出來一肩扛起,完善原鄉的殯葬設施,目前達觀雪山坑及竹林公墓納骨牆已經啟用,雙崎及齡恩路納骨牆則預計今年底、明年初發包,感謝市府、市議員對於原鄉的支持,讓祖靈跟祖先可以看到後人落葉歸根。
相關新聞
清明連假避塞車 中市府籲善用「台中交通網」查詢路況
遶境天數全台最長 中市樂成宮「媽祖」起駕出巡
東豐及后豐鐵馬道 觀旅局:禁行微型電動二輪車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