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撿便宜 其實花更多冤枉錢!12種不當省錢行為
編輯/鄭欣宜撰文
當我們為了省錢做一些小小的犧牲,有時候反而會因小失大,這些「不當的省錢行為」可能在當下看起來划算,實際上卻讓我們花了更多金錢和時間。以下是12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一、湊免運,反而花更多
為了湊免運費,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結果花了比平常高出許多的金額。例如,原本只想買一本書,結果看到滿1000元免運就多加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小東西。
![看似撿便宜 其實花更多冤枉錢!12種不當省錢行為](/newsdata/relationship/twjinmedia/20250214/73952472280306347028.jpg)
二、大包裝買太多,吃不完
買家庭號的食品,看似價格便宜,實際上吃不完的結果讓食物浪費不少。例如,買一大包冷凍水餃,原本以為可以省錢,但因為自己吃不完,最後過期還是得丟掉。
三、特賣會商品買了不用
去逛了特賣會,看到每樣東西都很便宜,最後買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家居用品。
![看似撿便宜 其實花更多冤枉錢!12種不當省錢行為](/newsdata/relationship/twjinmedia/20250214/73952472280306347028_2.jpg)
四、感冒不去看醫生,硬拖小病養成大病
初期只是輕微的感冒,卻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結果一直拖著不去看醫生,最後變成了需要長期治療的大病。
五、不購買保險
因為覺得保險太貴,選擇不投保,結果遇到意外或健康問題時,卻需要花大筆錢處理。
六、什麼事都靠自己卻搞砸了
有些人習慣自己動手做所有事,像是搬家不找專業的搬家團隊,結果自己累得半死,甚至搬壞了家具。或者家電壞了也自己修,但畢竟不是專業的,最終弄巧成拙,花了更多錢修理,甚至可能需要購買新的設備,結果還是沒省到錢。
七、省小錢不換新內褲
有些人會為了省那點小錢,沒有定期買新的內褲更換,反而導致細菌滋生,最後引起私密道感染或其他健康問題。
![看似撿便宜 其實花更多冤枉錢!12種不當省錢行為](/newsdata/relationship/twjinmedia/20250214/73952472280306347028_3.jpg)
八、心疼退貨費
網購心疼退貨費用,明明買了不喜歡的商品,卻硬是留著,結果最後這些東西從未使用過,還只是佔地方長灰塵。
九、省錢吃速食
為了省錢常常吃速食,日積月累讓體重增加,血糖變高,最後還是得花錢花時間,解決健康問題。
十、購買劣質商品,反而多花錢
例如為了省錢買了很便宜的耳機,結果用幾次就發現壞掉,最後還是要花錢買一個更好品質的耳機,還不如一開始就買品質好的。
十一、買了雙好鞋,但怕髒不穿
買了一雙貴桑桑的鞋子,但又因為怕弄髒,就一直把它放在鞋盒裡,最後過了幾年,鞋子變黃、變硬,根本無法再穿了。
十二、為了免費贈品排隊
有些人為了領免費贈品,花了數小時排隊,最終得到的卻不值當初花的時間。要記得,時間往往比金錢更寶貴。
〈看似撿便宜 其實花更多冤枉錢!12種不當省錢行為〉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享民頭條style》。
- 記者:鄭 欣宜
- 更多兩性新聞 »